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梅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

作者UID:843812
日期: 2024-05-19
期末考试
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14分,第2214分,第2312分,共计40分。
 汉武帝时西汉在政治、经济和经略边疆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恢宏的气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初年以妥协为主的隐忍战略,为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但也存在边境饱受侵扰等弊端。60多年的“休养生息”,为汉武帝反击匈奴奠定了物质基础。为提振国威,汉武帝改变了柔弱的边防政策,大规模开疆拓土。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汉朝的边疆地区得以稳固和发展。

——摘编自王玉冲《汉武帝治边方略》

材料二 在中西双方的商贸活动中,西汉精美的丝织品、茶叶、漆器和铁器等,随着大批汉朝使臣和众多商人西行,源源不断地被带入了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西汉王朝正式打开了与西域、中亚、西亚和南亚等地交往交流的门户。

早在汉武帝时,中国海船就携带大批丝绸、黄金,从雷州半岛起航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半岛等国,远航到印度的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这些国家的特产。然后,从今斯里兰卡经新加坡返航。这样,中国的丝绸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上述各国。由于中国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自此便有中国丝绸传入今印尼、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传到欧洲的大秦(罗马)的这一条途径。

——摘编自张连杰《论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相关联的几个问题》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