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重庆市缙云教育联盟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

作者UID:15583165
日期: 2024-06-01
期末考试
选择题
句子默写
综合性学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与母亲相守50天

明前茶

因为武汉封城,莉君已经在娘家待了整整50天。

莉君与母亲都是能干且脾气犟的人,秉承的人生哲学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因此,往年春节,莉君回娘家过年,待上 5天,是她忍受的极限。她40多岁了,可一回娘家,一定会被老母亲当成14岁的小姑娘管着。

早上睡个懒觉,挨管;晚上11点过了还在刷剧,挨骂;怕胖,少吃一口肉,要管,说是富富态态才吉利;做瑜伽伸展得像一只软腰猫,要管,说是万一闪了腰,村医那里可只有几贴土膏药,拍个X光片还要上镇医院。

回娘家才两天,平地一声雷,武汉封城了。见女儿一脸的震惊和恍惚,母亲_____地说:“这下可好,你就不得不多陪妈一阵子了,走不脱了!”莉君略有不快地说:“留在这儿干吗?跟你吵架呀!”话一出口,她就有点后悔。父亲故去多年,母亲从村里小学退休后,独自在山村生活。家里空旷而冷清,盼着儿孙们春节回来,也是人之常情。然而。莉君也有不愿意长留的理由,要忍受网络不稳定、洗澡没浴霸的不便。可是母亲就没有不便吗?按母亲的话说,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加上媳妇孙辈,光是坐下来吃饭,就是满满一桌。这一封城,儿孙们都回不去,不光要张罗吃喝,单是儿孙要用的文具、电池、拖鞋、睡衣,就够母亲忙的了。

莉君的心被揪扯了一把。依照她的脾气,说软话是不可能的,尽量帮衬母亲维持这一大家子的正常运转,就成了莉君暗自给自己分派的任务。

每天,她帮母亲将一百多斤腊肉、咸火腿搬出去晾晒。母亲欣慰地说:“幸亏今年没嫌土猪肉贵,依旧腌了那么多肉,不然这会儿村镇都封了,上哪儿买肉去。”莉君听了惭愧,往年,回武汉前,母亲总要往车的后备厢里塞满米油、腊肉,自己心里可全是嫌弃。

每天,母亲上灶炒菜,做馒头,蒸发糕,莉君就蹲在灶口帮她烧火。母亲说火软一些,她就挑松柴火,只放枯枝败叶;母亲说火硬一些,她就燃起硬柴,将火烧得旺旺的。这样的日子里,她仿佛回到了14岁,那个唯母命是从的年纪。她觉得这也挺好,自己脱去了成年人的生硬铠甲,母亲忘记了老迈垂暮。母女俩诉说往事,对上了只有她俩知道的暗号,有一天,炒完一大桌子的菜,母亲自言自语:“真是怪了,以前一个人吃饭,在电磁炉上炒两个菜,就腰酸腿疼;如今一烧大柴灶,这八大碗菜做下来,倒也不觉得小腿沉重,咋回事?”莉君笑道:“老妈,灶口暖和,比电磁小太阳还管用。要不,为何老猫都喜欢偎着灶口?”母亲望了她一眼,说了平生第一句软话:“闺女,等你也要靠偎灶驱寒时,你就回妈这儿。妈这儿别的没有,大灶柴火管够。”

莉君眼眶发涩。令她眼眶发涩的还有一件小事:那天,母亲上山拾柴归来,挑出了一小截软木,严正警告众人,尤其是莉君两个弟弟家的皮猴儿,不准动她的木头。大家都纳闷,她要用这一小截软木干吗。几天后,莉君意外地得到了礼物 --母亲亲手雕的软木青蛙。只见栩栩如生的青蛙蹲在荷叶中央的筋脉上,好像准备随时腾跃而起。“37年了,我总记着欠闺女一份情,”母亲说,“小时候,干活有你的,玩具没你的。你要过一个发条青蛙,我和你爹都没能满足……”

莉君接过青蛙,仿佛看见母亲的牵挂在木雕的每一线光影中流转……

(选自《西安日报》2020年3月20日,有删改)

阅读下文,回答以下各题。

(材料一)

有人会问,发射北斗卫星与我何干?其实,北斗卫星发射升空,让北斗导航系统成为一个完整卫星网络,关乎每个人。或许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察之不觉,但这样的生活场景 --共享单车定位,实时位置共享,监测燃气泄漏,检查井盖排水,引导渔船驾驶,震中传递信息--因北斗而让人们更安全、更放心、更有保障。北斗,往大了说关乎一个国家的“信息命脉”,往小了说关系每个人的生活美好。

苍茫宇宙就在头顶,只要有梦想、敢翱翔、善创造,就能在星空中织就一张不会迷失的“路网”。这张网是中国人缔结的,却是归于全世界、全人类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半数以上国家用上了北斗系统。可以预想,随着最后一颗卫星升空,北斗的全球系统建成后,无论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有需要,北斗就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所说,中国的北斗服务全球,造福人类,这是我们的一个期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中国人的梦想埋藏了数千年而依旧让人怦然心跳,中国科技人员孜孜以求数十年而仍旧创新不止。

(选自仲田《北斗“追”星,服务全球,造福人类!》,“人民网”)

(材料二)

这是中国建设航天强国的标志性成果。航天强国有很多标志,比如自主、稳定、可靠的全球导航系统,比如自主建设和运行的空间站系统,比如成熟的月球探测、火星探测等深空探测能力。仰望星空,北斗璀璨。对中国而言,建成并开通世界一流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其他领域,中国同样成果可期。空间站方面,中国空间站将于 2022年前后完成建造,成为人类新的“太空之家”。在月球探测领域,根据计划,嫦娥五号月面取样任务将于今年底前实施,中国月球探测有望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火星探测方面,此时此刻,“天问一号”正在向火星进发,志在完成绕、落、巡“三合一”壮举。

这是中国推进科技创新的标志性事件。作为世界上第四个建成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三号在导航精度、授时精度、稳定性、可靠性方面堪称世界一流,特有的短报文绝技更是独步天下。“北斗”一词,也成为世界流行语和新兴产业热词之一。或许是巧合,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一样。“北斗”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满足人类对方位信息的需求。在中国科技创新领域,指南针和“北斗”分别是古代科技代表、现代科技集大成者。它们跨越千年时光,遥相辉映。

(选自张保淑《仰望星空北斗来》,《人民日报海外版》2020年8月1日)

(材料三)

为他人“导航”,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路”怎么走。起步晚、底子薄,独立建成世界一流卫星导航系统,曾被西方国家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创造性地提出“双星定位”构想、绘下“三步走”发展蓝图,到两年多时间 18箭30星的高密度发射、完成全球组网,中国航天人让不可能成为了可能。破解星载原子钟、北斗国产芯片、星间链路等“不可能”,经历16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和世界级难题的攻克、500余种器部件国产化研制的突破,闪耀着“混合式”星座、短报文通信等独有的中国智慧火花,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蹚出了一条独立自主、创新超越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

中国的北斗是一流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中国愿同各国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共促全球卫星导航事业蓬勃发展”。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与美国、俄罗斯、欧洲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与互操作持续深化,可以让全球用户享受到多系统并用带来的好处。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中国北斗作为国家名片的形象持续深入人心。中国建设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之后却主动向全世界开放。这种开放融合的胸怀和理念,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也将进一步锤炼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能力。

(摘自余建斌《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人民日报》2020年8月10日)

对比阅读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