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1届高三语文三模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6-01
高考模拟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旅游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但值得注意的是,疫情期间旅游市场出现了不少积极现象,其中火爆的“云旅游”引发诸多有益思考。“云旅游”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1年前后的“云旅游”,主要指利用云计算技术,将旅游全过程资源、服务等数据化、在线化、智能化,将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功能整合到一个平台中,为游客随时随地提供互动式、多媒体、全资讯的智慧旅游实现模式。而疫情之中的“云旅游”,则通过更为丰富立体的表现形式,使消费者在家中实现了“诗和远方”的梦想。例如,故宫博物院与观众相约云端,分享“数字故宫”的故事;敦煌研究院首次推出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带领游客远程畅游敦煌石窟。这些产品包含了更专业的讲解、更深层的知识、更多元的实时互动。

作为新的“种草”模式,“云旅游”可以将数字“流量”变为“留量”。近年来,我国网络直播发展很快,预计2020年直播经济将超1万亿元人民币。从直播经济的结构看,秀场直播、游戏直播、电商直播占了绝大部分,旅游类直播相对较少。“云旅游”通过与消费者的深度互动,能够实现“先种草,后出行”,一方面使景区可以为旅游者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旅游信息服务,满足旅游者高质量需求;一方面使景区的推广能覆盖更为广阔的人群。对热门景区而言,“云旅游”突破了时空和景区物理接待能力的限制,从而推动旅游业线下线上的融合。

在技术与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云旅游”正在从渠道变成一种全新的体验产品,不单纯是景区物理环境展示,而是添加了更丰富的内容在一些人文景区,通过“云旅游”的深度挖掘,可以使景区潮起来、文物动起来、文化活起来、历史醒过来,打造与线下完全不同的旅游体验产品,带来比线下更生动、丰富的体验。“云旅游”还能带来更为多元的互动性,使旅游与社交的融合更为紧密,满足游客差异化需求。《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需求趋势调研报告》中表明,疫情后总体旅游动机均值较2019年提升4.0,其中“进行社交,结识新友”提升8.0%,“了解文史,丰富知识”提升7.4%,而“云旅游”对这两方面的满足能力高于线下旅游,其发展值得期待。

一些人士认为,作为在疫情中急速“火爆”的文旅新模式,“云旅游”契合了疫情期间游客无法实地体验的需求,一旦疫情消除、社会步入常态,这种模式就会失去其价值。从深层来看,这种观点有失偏颇。“云旅游”的一大缺陷在于,其异地体验特性无法给景区带来住宿、餐饮等收入。但也要看到,“云旅游”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产业跨界创新融合。在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南京博物院、中国广播电视联合会和江苏交通广播推出的“为国宝代言”小程序,让国宝在云端呈现、讲解、接轨文创,带来了当地特色产品的网络热销。

以直播为代表的“云旅游”,其门槛并不高,一部手机,一个专业知识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主播,就能将景区的风光、历史、文化等立体呈现给消费者。因此,它也是一个非常有发展空间的创新创业新场景。如何享受“云旅游”大数据红利,如何利用“云旅游”完善智慧旅游、拓展服务业态,以“云旅游+”模式实现跨界融合创新,创新消费盈利新模式,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是未来“云旅游”发展需要尤为关注的方面。

(摘编自李勇坚《“云旅游”:云端美好触手可及》2020年7月27日)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目前,我国已有5款新冠病毒疫苗获批使用。这5款疫苗分为三类:一是灭活疫苗,包括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二是腺病毒载体疫苗,为天津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三是重组蛋白疫苗,为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CHO细胞)。其中灭活疫苗是目前国内进行紧急接种的疫苗,全程共需接种2针,腺病毒载体疫苗是目前我国唯一可采用单针接种程序的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则需接种2-3针。

安全有效始终是各国在疫苗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标准。尽管不同国家的试验标准存在差异,但中国新冠疫苗各项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上市标准,可以在大范围人群中形成有效保护。同时,中国新冠疫苗便于储存和运输,受到国际社会青睐。其储运环境均在零上2-8度,即便运输条件稍差,疫苗也能保证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实现广泛接种。

中国新冠疫苗产能不断提升,有力缓解全球疫苗短缺的困境。目前,中国已布局18条新冠疫苗生产线,产能大幅提高。中国疫苗行业协会会长封多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预计2021年年底,中国生产的新冠疫苗总产能将会超过20亿剂,到明年年底有可能突破40亿剂。

近一段时间,中国也以不同方式同各国进行新冠疫苗合作,提升其疫苗生产能力。如今,中国企业已与十多个国家的伙伴开展了疫苗联合研发,形式包括开展临床试验、合作生产等。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密集出访中东六国,传来好消息——中国和阿联酋两国企业合作推出全新的新冠疫苗工厂,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生产新冠疫苗,疫苗工厂拥有3条灌装线和5条自动包装线,疫苗年生产量将达到2亿剂。

(摘编自《中国疫苗分配“说到做到”》,人民网2021年4月5日)

材料二:

截至2021年1月6日主要国家新冠疫苗接种人数及占比

2021年全球新冠疫苗主要生产公司新冠疫苗产量估计

(摘编自智研咨询网,2021年1月7日)

材料三:

国家卫健委官网2021年3月29日发布第一版《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标志着中国新冠疫苗全民接种正式大规模展开,意味着中国将接种10亿多人、超过20亿剂次。这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疫苗免疫计划。截至31日,各地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1982.1万剂次。

在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流行的情况下,接种的人越多,建立的免疫屏障就越牢固;接种得越快,也就越早形成免疫屏障。中国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人群实现“应接尽接”,将有效阻断新冠病毒在国内传播和扩散,减轻疫情带来的冲发和影响。从“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到全力推动全民免费接种新冠疫苗,无不生动诠释着中国“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摘编自《中国疫苗接种开始发力!》《环球时报》2021年3月31日)

材料四:

据中国外交部最新消息,中国正在向80个国家和3个国际组织提供新冠疫苗援助,已有60多个国家批准使用中国新冠疫苗。中国新冠疫苗在全球的供应突破了1亿剂次,跨海越洋的中国疫苗就是中国兑现“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力证。从欧洲中部的匈牙利,到南美西部的秘鲁,再到非洲南部的津巴布韦……多国政要和外媒纷纷对中国新冠疫苗投下信任票。

“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美国《纽约时报》评论称。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将新冠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促进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中国的实际行动,国际社会看在眼里。

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从北非到南美洲的发展中国家都开始青睐中国疫苗”。当前,疫情仍在肆虐,世界面临的一个大问题是,富裕国家订购的疫苗数量是其人口的2-3倍,而贫困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无力或者没有渠道获得西方的疫苗。当这些发展中国家被西方排挤出疫苗供应圈后,中国疫苗为他们战胜疫情提供了选择。比如秘鲁,在订购了中国疫苗后,就能在6月份为其约一半人口接种疫苗。

“中国疫苗挽救了非洲人民的生命。”赤道几内亚总统奥比昂说,“对于众多缺乏疫苗研发生产能力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中国疫苗犹如一场‘及时雨’,为当地焦灼的抗疫‘战场’带去希望的甘霖。”

中国疫苗犹如“隧道尽头的光芒”。相比一些国家“独善其身”,中国选择了“兼济天下”,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决心和诚意,发挥了中国在全球抗疫事业中的关键作用。

(摘编自《外媒:中国疫苗有望成为“发展中国家的生命线”》《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3月31日)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村庄笔记——在南之屿

南帆

曾经不断从太太那儿听到“南屿”这个名字。上世纪70年代,岳父调到南屿,太太跟来定居。太太说学校操场有一排突兀的油杉古树,树茎巨大,高达数十米,浓密的绿荫威风凛凛地遮住了半个天空,据说是种植于明朝的嘉靖年间。夹竹桃枝条柔韧,大约两三米高低,密集的一排随风俯仰,恰似一道天然的篱笆。夹竹桃开着黄色的花朵,会结出翠绿的果子,用小刀将这种果实雕刻成一个戴钢盔的士兵头像,这曾是她小时候乐趣横生的一件事。

闽江最大支流大樟溪蜿蜒而过,又有无数小支流纵横密布。太太记得食堂背后淌过一条大河,河里摸得到蚬子、田螺、河蚌和鱼虾。水面宽阔,水量丰沛,曾经游出一个国家游泳队运动员和一个国家水球队队长。

庙堂森严,江湖险恶,厌倦各种人事纠纷的时候,人们总是想象退回田园,收缩活动半径。“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解甲归田,这大约算陶渊明倡导的传统吧?

那一天办完了事情,我们拐到了南屿。太太熟门熟路地钻入一条巷子,站在一个昏暗的门口高喊发小M的名字。每年春节,M都要特地送来一只自己家里养的肥硕的鸭子。有时她会打发丈夫F送来,F在城里当油漆工,奔走于各个楼盘装修新房子。

F总是轻声细语,神情温和,笑着放下东西后便匆匆离去。我问过他,收工迟了怎么回南屿?他笑了笑说,时间晚了就不回去,找几张椅子对付一下,夏天则干脆就睡在水泥地板上。打工的日子,无法讲究太多。F的口气里没有任何抱怨和不平,仿佛天经地义。我接不上话题,只能默默地听。

我有些不知所措:眼前似乎不是我想象的南屿。逼仄的巷子曲折蛇行,破碎的路面凹凸不平,角落里的一堆砂土与垃圾混在一起。道路两旁已经看不到土墙和农舍,一些楼房的墙体刚刚抹上泥沙,楼房的顶上还裸露着钢筋,或许是等待哪一天再加盖一层。如同这几年到过的大部分乡村一样,村庄里的房子仿佛是从哪一个布袋的缺口里哗啦地滚落下来,密密麻麻地叠在一起,高低不平,左右顶撞。

我深为意外的是,M并没有一群鸭子。她家小小的后院仅有一只鸭子,这是她专门为太太饲养的?一幢粗糙的小楼和一个小园子,空气之中不再拂过水稻和青草的气息,隐约之中仿佛听到了机械切割的尖叫和钝重的锤打。前前后后走了一阵,太太渐渐恐慌起来:她居然找不到当年游泳的那一条河。往返了几次终于认定,一排砖房背后数米宽的水沟就是当年的河道,水沟之中仅剩一条狭窄的细流。两岸堆满了臭气熏人的淤泥、碎砖瓦和五花八门的垃圾。太太站在水沟旁边目瞪口呆,脸色黯然。世事匆匆,一条滔滔不息的大河竟然提前衰老成这个样子。

往事如烟,大水从历史的缝隙漏走了。南屿的未来愿景是等待房地产商的收购。有线电视和互联网提前铺设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房地产商的规划图中,南屿早就是福州市的一个小小后院。

那一天偶尔看到了一个介绍南屿的视频。绵延的戴云山伸入福州闽侯县境内,这一段山脉称“旗山”,南屿就乖乖地倚在旗山的膝下,视频之中有一段关于南屿村“林氏家族”的介绍:一脉林姓家族栖居此地一千余年,子孙发达,连登科甲。明嘉靖五年,子孙动念重建老屋。十年左右的时间,乒乒乓乓的斧凿之声与筑墙、上梁的呼号不绝于耳,八幢大房子渐次建成,首尾长两百余米,八字马头墙,灰瓦,黑漆大门,门前青色抱鼓石,穿斗式木构架,工艺细腻的砖雕与壁画……我突然有些不耐烦,甚至不想将视频看完。各地乡村诸如此类的遗迹和传说比比皆是,然而,“耕读传家”的故事已经没有续篇。遗迹和传说仅仅组装成一具硕大而僵硬的躯壳,即使再上一遍油漆也不会活过来。

文人墨客使用乡愁、根基等隐喻性词汇拜访乡村的时候,众多如同F这样的农民沿着真实的柏油公路进入了城市。他们被称为“农民工”,不仅承担许多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以古老的淳朴拘谨地与城市文明对话。他们可能厚道、胆怯、战战兢兢,也可能草率、粗野、背信弃义,然而,这一切无不表明,他们是城市的陌生人。

然而,情况会不会出现有趣的变化?我记起了一个教授叙述的一则趣事:教授计划搬家,他雇了一个小工帮忙整理书籍。小工是一个乡村孩子,大约十五六岁,谈妥的工钱是半天二百元。次日上午小工如期到达,只不过他坐在一个中年农民的板车上。他毫不扭捏地告诉教授,已经将这一份工作以一百六十元的价格转卖给这个中年农民。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四十元之后,他扬长而去,脸上流露出不劳而获的自豪。这个聪明的乡村孩子比另一些农民更明白什么叫市场。如同陶渊明想象他的《桃花源记》,我和太太可以纵容自己缅怀一个水墨画似的南屿:土地、河流、青蛙和油杉古树,牛羊遍地,鸡犬相闻。但是,真正的南屿不会停在原地等待,因为那儿还交织着另一些沉重的人生。

(有删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淳熙二年,上欲奖用廉退,以励风俗,龚茂良行丞相事,以熹名进,除秘书郎,力辞,且以手书遗茂良,言一时权幸。群小乘间谗毁,乃因熹再辞,即从其请。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进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时郑丙上疏诋程氏之学以沮熹,王淮又擢太府寺丞陈贾为监察御史。贾面对,首论近日搢绅有所谓“道学”者,大率假名以济伪,愿考察其人,摈弃勿用。盖指熹也。会洞獠扰属郡熹遣人谕以祸福皆降之申敕令严武备戢奸吏抑豪民所至兴学校明教化四方学者毕至始,宁宗之立,韩侂胄自谓有定策功,居中用事。熹忧其害政,庆元元年初,赵汝愚既相,收召四方知名之士,中外引领望治,熹独惕然以侂胄用事为虑。数以手书启汝愚,当用厚赏酬其劳,勿使得预朝政, 有“防微杜渐,谨不可忽”之语。汝愚方谓其易制,不以为意。及是,汝愚亦以诬逐,而朝廷大权悉归侂胄矣。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疾且革,手书属其子在及门人范念德、黄干,拳拳以勉学及修正遗书为言。翌日,正坐整衣冠,就枕而逝。熹没,朝廷以其《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训说立于学官。淳祐元年正月,上视学,手诏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及熹从祀孔子庙。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古代诗歌阅读
情景默写
选择题组
语言表达
材料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