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樊片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试题

作者UID:7189882
日期: 2024-06-17
月考试卷
积累运用(28分)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文明养狗势在必行

太原市公安部门“犬类信息管理系统”近三年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办理注册登记、年检犬证865个,2017年全市办理注册登记、年检犬证1538个,2018年全市办理注册登记、年检犬证1801个。110报警服务台的数据显示,犬吠扰民、违规养犬、流浪犬等问题占救助类警情的6%左右。

新修订的《太原市养犬管理条例》于201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对养犬行为进行了细化规范。如,在重点管理区域内,携带犬只出户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为犬只束牵引带,牵引带长度不得超过1.2米;主动避让行人尤其是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儿童;即时清除犬只排泄的粪便;携带犬只乘坐电梯时,应当避开乘坐电梯的高峰期;等等。违反条例,会受到罚款、没收犬只等处罚。

材料二:合格养狗人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领一个犬证。很多人都把狗当作朋友和亲人,所以请为它们办个犬证,上个“户口”。出门遛狗记得带犬证,即使狗不慎走丢.也能因为狗带有犬证而增加找到狗的概率。

②不要带狗去人多的地方。人多的地方,各年龄层的人都有,万一狗对老人、孩子、孕妇特别热情,吓到他们就不好了。

③牵好狗绳。别让狗放飞自我,毕竟它也有自己的思想。外出时,牵好狗绳,让它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活动。

④铲屎。出门遛狗记得带上塑料袋或者报纸,做一名合格的“铲屎官”

⑤管住狗的嘴。狗总在半夜叫,多半是因为精力旺盛。这该怎么办?白天训练它跑个十几公里,回家之后它一定倒头就睡。

⑥打疫苗。为了狗,还有自己和大家的健康着想,一定要给它打疫苗。

⑦守护相伴。狗的一生只有你,爱它就要相伴它一生,对它负责,不要随意抛弃。

材料三:关于巡狗的调查数据图表

社区召开“文明养狗,和谐相处”的主题会议,社区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收集并整理了以上材料。

阅读理解(59分)
实用文本阅读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乎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文学文本阅读

榴花照眼

①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你或没看到,或看到了也没看明白,没往心里去;比如,那些正在开放也正在凋落的石榴花。

②最早刻意去看那些石榴花,是在网上听到那首流传一时的《汉阳门花园》,里面有两句歌词唱道:“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南国天暖,年后不久,石榴树叶就绿莹莹的了,一进四月,榴花耀眼红,已开得满满一树。我知道那不是会结果子的石榴树,只供观赏,花朵也不大,却密密麻麻,仿佛要以此弥补花朵小的遗憾。又过了几天,树下的小道、草坪乃至苔藓浓绿的偏僻处,竟已铺了一地凋落的殷红榴花。即便如此,我也还是没怎么在意,只偶尔觉得落在地上的榴花,在透过枝叶洒下的斑驳光影里,倒也好看。

③石榴树我早见过,却一直没见过石榴花。上世纪70年代,我在滇南一个自古就出石榴的村镇待过半年,其时因老嚷着“砍尾巴”,村村寨寨,很难见到石榴树,加上季节不对,就算偶见一棵,也没见过榴花盛开的景象。十多年前再去那里,刚好碰到石榴节,登上一座新建的观景台,见漫山遍野已是石榴的海洋,可惜仍没见到榴花如云的盛况,再往后,也就把榴花的事忘了。

④前些时打小路经过,见有两位女士正在树下捡拾榴花花瓣。人本已走了过去,转身轻问,捡这些花瓣去做什么啊?回答却有一股无名的豪迈:可以晾干了泡药酒啊,也可以焯焯水炒来吃——这点我当然信,春夏之季,云南有吃花的传统,攀枝花、玫瑰花、苦刺花、荷花等等,以及好多我叫不出名字的花,都可以吃,我差不多也都吃过;滇南蒙自、开远有菊花米线,热腾腾的大汤碗里,漂着瓣瓣金黄色菊花,煞是诱人。榴花倒从没吃过。又问,榴花入药泡酒,有什么功效呢?一位女士说,能舒筋活血,延年益寿啊!

⑤如是,就觉走过五月榴花照眼明处,那落了一地的斑斑残红,仍在默默地昭示着它的美好呢!本来,花开过了,凋落了,使命就完结了;而能生于热烈又藏于俗常,即便凋零也是一种再生了吧?

⑥我也算就此长了点见识。突然想到,古人会不会吃榴花,甚至用榴花泡酒入药呢?查了一下,还真有——《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载,今缅甸南端之丹那沙林附近的“顿逊国”,有酒树似安石榴,采其花汁置于瓮中,数日便自行发酵成酒,后人便以“榴花”雅称美酒。往后,写榴花酒的诗就多了:“榴花聊夜饮,竹叶解朝酲。”“御筵陈桂醑,天酒酌榴花。”“渴愁如箭去年华,陶情满满倾榴花。”想必,那样的榴花酒不光口感好,也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的功能吧?梅尧臣“赠以榴花酒,沉清贵隔年”句,说的则更是纯度比上一年更见清澈的榴花酒了。

⑦至此,造景供观赏、入食入药甚至酿酒,榴花的价值仍在实用。而真有价值的“有用”,其实是那些看似虚无的“无用”。更多诗人说到榴花,与酒无干,却另有一番疏通心结的功能。李商隐那首《回中牡丹为雨所败》有“浪笑榴花不及春,先期零落更愁人”句。韩愈更在那首《题榴花》里写道: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青苔落绛英。

⑧在描摹出五月榴花盛开的繁茂与烂漫后,诗人却借晚春的榴花无人游赏,美景寂然零落的孤独,表达了他的另一番心境:榴花并没有赶上繁花似锦的初春与仲春,几乎直到百花开谢,才姗姗来迟。那正是我在那片榴花树一带见到的情景的写照。寂寞吗?似乎有点儿,但那又怎么样呢?它让无数捡拾过榴花花瓣的人惦记过、欢喜过,也让像韩愈、李商隐、梅尧臣、王安石那一串大诗人感叹过、吟咏过,作为一种花,也算从药食的实用,进入了令人喟叹的诗学,那是榴花的造化。

⑨返回的路上我想,等有机会,要去找个山村吃一回榴花,抽空也多读几首写榴花的诗,也不妨想想《汉阳门花园》那首歌里,反复出现的“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到底是什么意思——在那些悲情日子里,想起家乡父老,歌里的石榴花温暖着世道人心,至少是不会凋谢的吧?

(选自《新民晚报》2020年6月18日,有删改)

写作(60+3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