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山西省太原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01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 无论是孔 、 孟, 还是佛 、 老 、 墨翟 、 申 、 韩, 孜孜汲汲, 惕  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 。 自庄子 、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 许由, 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 倡导洁身自好, 愿做山林高人 、 达士, 隐士之风骤然而起 。 两者  之分, 其根本在于 “人”“我”之别:     孔 、 孟认得“人”字真, 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  而庄 、 列则认得 “我”字真, 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 。 在儒家学者中, 孔 、 孟到处周游, 辙环天下, 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 氏 。 究其原因, 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 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 还是因为孔 、 孟怀 抱起死回生之力, 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 所以遍行天下, 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  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 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 、 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 。 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 载的隐士 、 逸民, 尽管他们远离官场, 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 还是因为他们原本 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 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 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 当然, 这种依附 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 原本怀抱 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 。“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 已经成为宋明 理学的核心理念 。 所谓孔颜之乐, 就是孔子 “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 箪食瓢 饮, 不改其乐 。 究其本义, 并非是说孔子以 “疏食饮水”为乐, 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 。 至于颜子之乐, 则是倡导身处陋巷, 不失自己的本心, 即使身处富贵, 仍能坚 持自己的节操 。 儒家又有 “仁者不忧”之说 。 所谓 “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 是 一种不对个 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 。 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 。 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 了 “居朝廷则忧其民, 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 了“养民” “爱民”,  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 一 己私利 。 于是, 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 也从高     尚的淑世理想, 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 。 随之而来者, 则是官员为官意识 、 习     气的三大转变:  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  士大夫不再为可怒 、 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 、  果毅的德容, 而是追求宽厚浑涵, 不再任事敢言 、 忧国济时的俗状;  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     为 “营营于富贵身家”,  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 而是营营于     富贵身家, 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 己, 不再认真做事;  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 也就是从做官     是 “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为万世开太平”, 转乾旋坤, 继往开来, 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 2014 年 11 期《新华文摘》, 有删改)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 题

夺枪

张一 弓

一 九三八年那个遥远的夏季, 齐楚能够进入我这个四岁幼童的记忆,仅仅因为他手中“噼 里啪啦”地摇着 一把破芭蕉扇 。 堂舅告诉我,在他摇着芭蕉扇的时候, 他和大舅已经盯住了国 民党一个排的溃兵, 准确地说, 是盯住了溃兵的四十多条“捷克式”步枪, 再加上两挺特别诱 人的重机枪。这群溃兵从徐州战场上惶惶地跑过来,到了杞地就把一个村庄里的祠堂当成了老 巢, 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 。 土匪头子大老李给这群溃兵的麻排长捎话, 让他把渍兵拉过去,许给他一个副司令 。 麻排长正跟大老李讨价还价, 眼看就要随大老李落草了。

晚上, 齐楚与我大舅相对而坐, 芭蕉扇 “噼啪”作响 。 我三姥爷来了, 问他: “小殿章 , 你的扇子扇得急, 你是有事瞒着我了! ”齐楚说: “我和诚弟盯上了 一群溃兵的武器。”大舅说: “愁的是没有那么大的荷叶, 包不了那么大的粽子! ”三姥爷坐下来, 说: “我这里有荷叶, 先  礼而后兵么! ”

次日下午, 大舅和齐楚陪着麻排长和 一个排的士兵来到了客房院 。兵们用枪托赶来了一 头 一蹿一跳的黄牛,枪刺上挂着鸡, 山羊一 声不吭地拴在那棵拴过骆驼的牲 口槽上 。 大舅脸色阴 沉, 齐楚却忽闪着芭蕉扇, 向麻排长赔着笑脸。

三姥爷在这时走进了我的记忆 。 但我想不起三姥爷身上有高等法政学堂留下的任何痕迹 , 只记得他长得像杞地农民 一样墩实健壮, 一 张棱角分明的四方脸庞, 两鬓霜雪而红光满面, 只  是他那双圆环眼里的内容与农民不同,有黑沉沉的智慧,也有闪亮的锋芒。我望见他走出客厅, 向满院子士兵打着招呼 。 周奶就连忙把我抱走了。

周奶的老伴—— 当年在客房院当差的老人告诉我, 三姥爷迎上前说: “辛苦了, 麻排长! ” 兵们轰然大笑,说: “我们排长脸皮麻姓氏不麻,他姓孙,是孙排长。”孙排长骂骂咧咧说:“这    里的野百姓耍贫嘴, 张 口闭 口叫我麻排长, 把我的军威也叫跑了! ”三姥爷说: “对不起, 误会    了, 请孙排长原谅!   听说孙排长要带着弟兄参加游击队, 留在杞地抗 日, 这是杞地的幸事!   请    贵部在这里安营扎寨, 我为弟兄们接风洗尘。”麻排长说: “那好, 弟兄们的给养就全靠你老庄    主了! ”三姥爷说: “ 一 言为定, 只要你们留下来抗日, 给养我包了。”

那 一天, 三姥爷陪了三杯酒, 说: “你们年轻人吃着喝着说着热闹着, 我老了, 不胜酒力, 就不坐在这里碍事了。”齐楚忙着给孙排长斟酒夹菜, 三姥爷丢下 一个眼色出了客厅。

院子里也摆了几桌酒席, 兵们把枪支架在树下, 等不及当差的倒酒, 已经在自斟自酌, 猜

拳行令。客房窗口里,三姥爷始终用悲悯的 目光望着窗外的士兵, 自言自语说:“不要流血啊! ”

堂舅从屋后通向花园的暗道里匆匆走来,“爹, 大老李回话说, 三老师给我打招呼是看得 起我, 麻排长那四十多条枪我就让给游击队了, 算我大老李也爱国一 回。”

三姥爷感叹说: “这个土匪也懂得民族大义! ”

堂舅说: “他还说, 他不敢忘 了, 他小时候吃过三老师的 ‘舍饭’”。

三姥爷说: “算我没糟蹋粮食! ”

堂舅盯着客厅说: “爹, 动手吧! ”

三姥爷又叹了 一 口 气, 说: “叫他们再说会儿话, 不能不教而诛。”

天色渐暗, 士兵们都已喝得嘴歪眼斜, 却还在划拳行令 。 堂舅又从屋后的暗道里走过来 , 说: “爹, 上菜的伙计捎话, 谈崩 了! ”三姥爷掀开竹帘, 站在廊檐下拍了三下巴掌 。 墙头 、 屋  脊上, 客房窗 口里, 忽拉一 下露出 了 一排排黑洞洞的枪 口 。 士兵们浑然不觉, 只是醉眼惺松地  看着三姥爷 。 三姥爷大声问: “弟兄们吃好喝足了吗?  ”孙排长从窗口里探出脑袋说: “庄主 , 你是撵我们走哇?  ”三姥爷说: “孙排长, 你不要走了, 大老李托我捎话, 他不来跟你接头 了。 你们只有参加游击队 ……。”

三姥爷话没落地, 孙排长就倏地拔出手枪,“啪”的 一 声枪响, 三姥爷纹丝未动, 孙排长 却一 头栽倒在窗台上。

“真格的! ”杞地农民说,“三老师伸手接住 一颗热呼呼的子弹, 吹了 口 气, 叫它在手掌上  翻了个跟头, 那子弹就‘ 日’地飞回去, 麻排长胸脯上就‘噗’地冒出 一 朵血红的大花 。 三老  师是天上星宿下凡, 玉皇大帝时刻保佑着他的! ”当差的老人却说, 不对, 是齐楚拿起芭蕉扇, 啪地向酒桌上拍 了一 下, 向屋里递菜的虎子就从怀里掏出“小八音”,“啪”地 一枪,把麻排长  撂翻在窗台上 。 士兵们都吓傻了, 正在发懵的岗哨也早被假扮成跑堂伙计的枪手缴了械 。 齐楚  望着孙排长的尸首说: “可惜 了, 可惜 了, 怪你不愿意死在抗日战场上。”

我在周奶的里屋 一 觉醒来时, 大家正在院子里高举枪支, 欢呼胜利 。 一群农民向缩成 一 团 的士兵们吐着唾沫, 领走了鸡和牛羊。

客房院的 “鸿门宴”已经成了 一个传奇故事并在流传中继续增添着新的细节。《地方志》 上却准确无误地记载着这次难得的缴获:   重机枪两挺 、“捷克式”步枪四十 一 支 、 左轮手枪 一 支 、 子弹五千余发 。 三姥爷又卖 了二百多亩地, 为游击队购买了 一批枪支弹药, 这也作为一个 爱国士绅的重大贡献载入了杞地史册。

(节选自张一弓《远去的驿站》)

古诗文阅读(共 66 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 “汉皆已得楚乎?  是何楚人之多也! ”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 。 有美人名虞, 常幸从;  骏马名骓, 常骑之 。 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 自为诗 曰:“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 骓不逝兮可  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歌数阕, 美人和之 。 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 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 汉军乃觉之, 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

项王渡淮, 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 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 一 田父, 田父绐 曰 “左”。  左 ,  乃陷大泽中 。 以故汉追及之 。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至东城, 乃有二十八骑 。 汉骑追者数千人 。 项王自度不得脱 。 谓其骑 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 身七十余战, 所当者破, 所击者服, 未尝 败北, 遂霸有天下 。 然今卒困于此, 此天之亡我, 非战之罪也 。 今日固决死, 愿为诸君快战 , 必三胜之, 为诸君溃围, 斩将, 刈旗, 令诸君知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 ,  四向 。 汉军围之数重 。 项王谓其骑 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 。 于  是项王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 赤泉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 目而叱之, 赤泉侯人马惧惊, 辟易数里 。 与其骑会为三处 。 汉军不知项王所在, 乃分军为三, 复围之 。 项  王乃驰, 复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 复聚其骑, 亡其两骑耳 。 乃谓其骑 曰:“何如?  ”骑皆  伏曰: “如大王言! ”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 乌江亭长舣船待, 谓项王 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 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天之亡我, 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  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今无一人还,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 目见之? 纵彼不言, 籍独不  愧于心乎?  ”乃谓亭长曰: “吾知公长者 。 吾骑此马五岁, 所当无敌, 尝 一 日行千里, 不忍杀  之, 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持短兵接战 。 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 。 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 曰:“若非吾故人乎?  ”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 “此项王也。”项王乃 曰: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邑万户, 吾为若德。”乃 自刎而死。

(选自《史记 ·项羽本纪》,有删改)

写作(60 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