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福建省宁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试题(A卷)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6-01
期中考试
语文基础知识(本题共8小题,16分)
古代诗文阅读(39分)
文言文阅读

嘉靖三十二年冬十月,倭寇太仓州,攻城不克,分掠邻境。有失舟倭三百人,突至平湖、海宁等县。自独山之败,倭东遁,江南稍宁。惟崇明南泊失风者,几三百人,不能去。总兵汤克宽及佥事任环留兵守之。环属兵三百,皆新募,励以必死。不入与家人诀,为书赴之而去。亲介胄临阵,士无敢不用命者。环敝衣芒履,与士杂行伍,依草舍间,啮糒饮水,同甘苦。至是,相守不下,贼潜出没,环常夜追之,出其前后。宰夫佩恐有失,衣环衣,介马而驰,故贼不知所取。环尝匿沟中,贼过之不知。匿至明,士始得之。又遇矢石,士以死捍环。环被伤,舁之至水滨,梁已撤丈余,超而过。追急,宰夫留御之,死焉。环求其首,为流涕,亲酬之。相拒数月,不克。克宽复督邳漳等兵击之败绩失亡四百人官军疫不能攻乃开壁东南陬倭遂溃围豕突去。

三十三年六月,倭寇苏、常诸县,常熟知县王秩、江阴知县钱錞及居乡参政钱泮各督士民出御,力屈死之。旋复寇苏州,民争入城。门不启,号呼震野,乘陴者望之而叹。攀援上者,又缒绝而下。任环还自仪真,曰:“奈何坐视之?纵有觇谍,我在无患也。”乃出辟门,令男女以列进,所活盖数万人。复率解明道兵出城力战,贼退入太湖。遣舟师邀之,乃弃所获逸去。环以功进副使。环复击贼马迹山,围逃倭嘉定民家,投火爇之,尽死。既而环有亲丧,诏留之,任事如故。

十一月,倭寇昆山,任环以兵援之,而身间行抵太仓、毛家、葛隆诸屯。贼方会集治攻具,冲梯隧道,肉薄而登。环率死士飞刃砍之,连碎其首,矢石交下,相杀伤甚众。又缒兵下突而前,贼渐气夺,遂弃委走。环既居忧哀毁,又积苦兵间,疾作卒。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沿海倭乱》)

【注】①干粮

现代文阅读 (29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传播媒介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媒介技术的每一次重大变革,都会从各个方面深刻影响到文学本身。而在一个电子媒介正在占据传播主导权的时代,人们接触文学、创造文学的方式无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可以看到的是,文学的叙事功能以及一些抒情功能在某种程度上正被电子声像所取代。流行歌曲的兴盛特别是随着卡拉0K普及,电子技术合成的抒情形式已经成为大众抒发情感的首选对象,诗歌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抒情文类正在日益远去。同时,人们主要也不是通过小说满足阅读故事的需求。影视的叙事远比文字平面阅读更为形象逼真。由于文学的种种传统功能被电子媒介所取代,文学在公众中的影响力也随之下降。很多时候,文学文本需要通过影视改编才能受到人们的关注。余华、苏童等人士是目前有着比较良好的作品销售记录的作家,但多数的读者主要还是通过电影《活着》、《大红灯笼高高挂》才知道了他们的文字文本的存在。目前比较畅销的书籍,很多是取得了较高收视率或者票房成功后的影视剧的文字改写本。

种种迹象都表明,在电子媒介技术的推动下,各种传统艺术门类正在被整合进一个统一的生产组织体系中。影像处于这个工业生产体系的中心环节,音乐、绘画、文学等等传统的艺术门类围绕着它而运作。不可否认,以影像为核心的文化工业体系并没有遗忘文学,文学作者特别是小说家同样可以分享其中的利润。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这个生产流程中,编剧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附属角色,语言文字的精细考究必须服从于影像的转译能力和需求。这不是文学家独立表达的舞台,导演、技术人员尤其是商业资本才是这个生产流程中的真正主人。

对于电子媒介时代的文学来说,国际互联网的出现,是另一个重大事件。网络最直接的表现是:自由发表。这个空间相对来讲较大程度上降低了编辑、印刷成本、权威批评家以及权力部门所设立的各种门槛或障碍。只要愿意,一个人可以即刻将作品送达公共领域。这表明传统的文学体制对于网络来说已经失效。由于精英的、权力的种种遴选审查机制在这里被大大地淡化或减少,作家的身份意识、对待文学的态度以及发表作品的目的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许多遭受传统文学体制压抑或遮蔽的声音得到了释放;与此同时,许多粗制滥造的文字也因此在网络上大为泛滥。面对目前网络文学出现的种种形态,所有人都不得不严肃地思考:网络所生成的文学生产与接受的关系,对于文学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文学的民主或彻底的解放,还是文学的大踏步倒退?

摘编自南帆《电子时代的文学》

材料二:

进入电子媒介时代, 一些较为年轻的学者受米勒、德里达等人的影响对文学的发展抱有较为消极的心态,认为“文学将死”。然而文学正在发展的事实证明,文学并没有走进死胡同。从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的文学四要素———社会、作家、作品、读者的角度来看,文学在电子时代呈现出创作环境的开放性、权威的消解、载体的多样化、读者整体水平提升等新的特点。文学在新的时代表现出来的这些新的特点,正是其得以发展的生命之源。面对未来,文学将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比如说部分作品出现诗意危机、想象力缺乏和人文关怀的缺失,以及暴力、色情文学的出现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电子时代给文学带来的是更多契机。文学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正在不断扩大,文学撤销了作品发表之前的一切审查机制,文学的舞台极大地向公众敞开,读者也在文学上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文学在电子时代的技术语境中,想要重拾过去的为政治服务的“ 黄金时代”,已经不可能了,但是盲目地得出“文学即将消亡”这一结论也是唯心的,不符合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 我们一定要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文学从中心走向边缘的趋势。 与其说文学是从中心移向了边缘,还不如说是文学地位的回归。只有抱着这样的心态,才能够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当下的文学形势,看清楚它的特征,进一步适应和促进它的发展。有些人一味地坚守传统文学的阵地,在整个大潮中螳臂当车,这样只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 我们要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创造出符合当代多元化社会特征的作品,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获得生存的空间,并且促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摘编自刘飞《论电子时代的文学发展》

现代文阅读Ⅱ

十八岁的李响

蔡楠

说实话,我比较讨厌李响。我这些天很忙,正忙一件大事。我越忙,他越来添乱,冷不丁就会出现在我的办公室,还一直蹦来跳去的。他耳不聋眼不花,就是说话含混不清。我讨厌他这一点,有话就说,说完就走不好吗?还有,我怕他蹦来跳去的,要是摔坏了,我可没时间送他去医院。李直也没时间。李直比我更讨厌他。

于是我想赶他走。我泡上一杯茶给他端过去,他却轻飘飘地躲开我,像个气球一样飘到了窗户前。我赶紧关严了窗户,我怕他飘出去。

我把茶水送到了他的嘴边,说,喝点茶吧,喝了茶哪里来的你就回哪里去,我明天还要出门呢!

李响就把一杯茶喝光了。喝完茶,他却没有要走的意思,他说,我想跟你出门,去南泥湾!

我吃了一惊,他怎么会知道我要去南泥湾?我赶紧去扶他,我怕他说胡话犯病啥的。我把座椅搬了出来,放到他的屁股底下。他却不坐,腰板挺直了盯着我,大声说,李游,你说,到底带不带我去?

我去是有项目做,你去干什么?

我给你当向导,我熟悉那里,我在那里打过仗!李响一字一顿地说。

快别说你打仗的事了,你当年是瞒着父母偷着跑出去的,连新婚十天的媳妇都瞒着。知道李直为什么讨厌你吗?就是因为当年你偷着离开家。

我那不是偷着跑,是当兵抗日去了。贺龙在冀中打了齐会战斗,大获全胜,部队需要补充兵员,我就跟上队伍走了。李响争辩着。

那你打仗了吗?打了,不过……李响这回坐下了,他的眼神有些黯淡。他缓缓地说,我跟上队伍走的第三天,就在石家庄附近的陈庄和鬼子打了一仗。可还没冲锋,我的腿就中了一枪,后来腿瘸了,我就当了炊事员。

我扑哧一声笑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差点喷出来,问,那后来呢?

后来我参加了百团大战,跟着部队去了晋西北,再后来就去了延安。说到这,李响的眼神突然有了光芒, 慢慢地说,我是跟着部队一瘸一拐地来到延安的。那时候,我和战友们都觉得这回有仗要打了,我们得保卫延安啊!可是……上级却让我们去南泥湾种地了。

你是说,你去南泥湾开过荒?怎么这些年没听你说过呢?我觉得李响的话有点离谱。这有什么好炫耀的,我在老家又不是没种过地!再说了,你和李直哪里关心过我啊,啥时候耐心地听我说过话呀?

李响说得对,我和李直确实不大关心他。他十八岁就扔下媳妇偷着跑了,李直出生的时候都不知道他爹是谁。李直和娘在动乱的时光里能熬过来就不错了,哪里还能关心他!

李响叹了口气,接着说,你们不关心我,可我惦记你们!原来我想打完鬼子就回来,后来我又想等南泥湾的地种好了再回来,可南泥湾很难缠啊……

你就别找理由了,你根本没想过回来!我对李响喊道。别……别瞎说,我李响不是那种人。那时候的南泥湾,确实难缠,天寒地冻,荒无人烟。部队开拔到那里,没吃、没穿、没住的地儿,我当炊事员还不知道吗?红米饭、南瓜汤,那是后来才有的。挖野菜也当粮,可大冬天的到哪里去挖野菜啊?反正,炊事班里也没饭可做,我就拿起做饭的铁铲,穿着单衣,去开荒了……

听到这,我不说话了。听李直讲过,他两岁的时候,县上的干部把李响的包裹送回来时,里面确实有一把铁铲,不过铲子只剩了个破片片。

见我不说话,李响来劲了,说,你相信我说的是真的吧,那就带我去吧!

我凑近李响,把他抱住了。他的身体很轻,我知道我抱住的不单是李响,还有李响的故事。我决定带李响走,不乘飞机了,我要亲自开车去南泥湾。

李响跟着我来到了南泥湾镇,却蒙了。

他怎么也找不到开过荒的地方在哪里了。他不吭声了,任由我给他当向导。

我开着导航,带他去了三五九旅旅部旧址、南泥湾垦区政府旧址、党徽广场、稻香门广场,还带他去了南泥湾风景区,参观了南泥湾特有的民宿……

看,我就是在这里开过荒,在这里住过!李响在一个被改造成农家院的窑洞前站住了,大呼小叫起来。

我知道,我应该办我的大事了。

我走进窑洞,一群人早已等在那里了。这些人是南泥湾开发区的领导,我从电脑包里拿了一份签好字的合同,说,这是我们公司引进的石墨烯技术,现在我把它无偿献给南泥湾,用上这种材料,窑洞加热快,也非常环保。再有,我的公司想捐赠一批环保充电车,方便南泥湾的旅游,第一批已经在路上了……

办完这件大事,我回头再找李响,却看不见他的踪影了。

这下我可急坏了,弄丢了李响,我没法向我的父亲李直交代,他正在家辛苦地帮我带孩子。

我猜到李响去了哪里。我急匆匆赶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前,果然看到李响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确切地说,是他的名字嵌在了纪念碑里。

这时,我听到了导游的讲解:李响,河北雄安人,曾经创造一天开荒四亩的纪录,他用铁铲和䦆头连续开荒一个月,最后累死在了地里,那年他只有十八岁……

我的眼泪疾速地涌了出来,我大声喊道,爷爷,你的孙子来看你了!

选自《小说选刊》2022年第6期  有删改

语言表达(6分)
作文(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