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月考试题

作者UID:17982309
日期: 2024-05-05
月考试卷
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中华美学的中心线索与核心观点是“中和之美”。《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段论述揭示了“中和之美”的最主要的内涵。“中和”的基本意义为含蓄而适当,其地位是“天下之大本”与“天下之达道”,即为天地万物的普遍性的、根本性的运行规律。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根本规律。“致中和”的最终目的是“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国文化讲求天地阴阳各在其位,从而阴阳交感、风调雨顺,万物繁茂。这是中国文化观念中“天人之和”“阴阳相生”等的理论关怀。

与中国文化不同,西方文化的源头古代希腊,是以经商与航海为生存方式,与这种生存方式相应的几何哲学与数理哲学等成为其最基本的哲学原则,追求“形式和谐比例对称”的“和谐之美”成为其根本的美学原则。朱光潜指出,“在早期希腊,思想家们首先关心的是美的客观现实基础。毕达哥拉斯派把美看成在数量比例上所见出的和谐,而和谐则起于对立的统一。从数量比例观点出发,他们找出了一些美的形式因素,如完整、比例对称、节奏等。”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观念的体现。中国文化追求人的德行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天地境界”。中国古代“中和之美”的这种沟通天人的功能,与西方美学沟通感性与理性的功能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古代的“中和之美”观念,客观上包含着“太极”思维和阴阳相生的观念。它不同于西方古代、现代哲学与美学的一切主客二分甚至是一分为二的思维模式,而是体现出一种相依相融的古典形态的现象学“间性”思维与“有机性”思维,特别适合于促进审美与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摘编自曾繁仁《礼乐教化与中和之美》)

材料二:

中国古代以和谐为美早已成为时尚,文艺也追求和谐美,不仅内容和谐、形式和谐、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而且还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文艺的和谐就是为了调节人类的和谐。中和就是调节和谐的根本措施和原则。也是和谐美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尚书》强调“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开始,就奠定了中和之美的和谐说基础,说明了文艺和谐美和人类和谐美的关系。因此,文艺不仅追求外在的韵律、语言、结构、体裁、表现手法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追求文艺生命节律的内在和谐美。如中国古典戏剧的大团圆结局,就不仅是由于结构上的需要,从而使情节完整,人物命运有所终结的一种形式上的和谐美,更重要的是以中和之美为原则,调节人类感情矛盾冲突,使人的生命节律趋于和谐,从而在感情上获得一种更为需要的和谐美的必要手段。中和之美在大团圆结局中获得最彻底的表现。当然,不独戏剧,而且诗、词、小说、散文也体现出这种大团圆的中和之美,体现出创作心态和欣赏心态的一种民族共同文化心理趋同的追求。显而易见,这是吻合《八佾》中指出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原则的,以大团圆来调节人们的感情和心态,使之趋向中和之美。

(摘编自张利群《中和之美模式辨析》)

材料三:

“中和之美”,要求艺术做到有刚有柔,刚柔相济。“刚柔相济”的艺术要求,是和我国古代的阴阳说相联系的。古人认为,世界就是阴阳的对立统一体,宇宙规律就是阴阳的推移运动。而“别柔”实质上也就是“阴阳”。虽然优秀的艺术作品各不一样,有的偏于阳刚,有的偏于阴柔,但都是阳刚和阴柔的对立统一,阳刚中有阴柔,阴柔中有阳刚,互生互济。而绝不是单一的。中国艺术史的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由于以中和为艺术标准,要求做到美善相乐、刚柔相济,因此中国的很多优秀作品在艺术表现的内容和情感上都很有节制。如关汉卿的杂剧有喜剧,有悲剧。但他的喜剧和悲剧与西方纯喜剧、纯悲剧不同,往往喜剧中有悲剧的因素,悲剧中却又有喜剧的成分。这种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的互相渗透、融合,也让观众在发笑的同时引起严肃的思考。这就大大拓宽、加深了戏剧的表现面和力度。

“中和”作为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充满着辩证法,它要求艺术作品在美和善、刚和柔等方面都不能偏废,不能无所不用其极,而要彼此照顾、彼此制约、彼此生发。这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和谐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中和”既有辩证的一面,又有保守的一面。它强调的是平衡、统一,调和矛盾,这就有利于维护旧的事物,旧的同一。相对来说,它不十分强调对立、斗争,促使矛盾的转化,这就不利于产生新的事物,建立新的统一。因此“中和”的标准又常被用来反对激进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在艺术上的创新与变革。

(摘编自顾建华《中国古代艺术鉴赏的最高标准——中和之美》)

现代文阅读Ⅱ

圆世界

李新文

①团湖被大批量的荷叶、荷花覆盖,俨然魅力无穷的生命场。还别说,进入视野的荷太多了,多得无法用数字计算。放眼望去,仿佛除了阳光,便是梦幻丛生的景致。当然,还有一湖好闻的气息。

②比翠绿还绿的荷,在天空下交集着,铺排着,涌动着,宛若另一种河流呈现人间。这么说吧,不管你愿不愿意,荷叶准会把形如波浪的绿色送给你,从上至下,从左到右,涂满荷的色彩、光芒和质地。随后,钻进你的脑子和每一根神经,好让你与整个场域一同呼吸、脉动,成为湖的一部分。这样的荷看久了,再看什么都是绿的了。那就闭上眼吧。可眼一闭,骤然听见大地在律动,阳光有降落,荷花在悄悄开放,好比展开一个隐秘的妙趣横生的世界。此时此刻,你感到荷的影子无所不在,把她们的光与影、声与色、美与洁、梦与幻,以及生命里的宁静与超脱等,都推向极致。不一会儿,又变成连通天地广宇的大象。迷幻中,感觉自己也像一根植物在阳光里生长,拔节,开花,结果。至少,这些过程在你的体内悄然发生。便想,一个在紫陌红尘中行走的人,能与这片荷色相遇或听一听荷的声音,真是福气。

③有鸟在叫。唧哟,唧哟,唧哟。简约明快得充满不可理喻的弹性与张力,像在呼唤什么,又像略带伤感的内心独白。睁眼一瞅,是翠衣鸟,与荷一个颜色。起先,它在柳树上叫了几声。一会儿,从树丫间蹿下来,栖在一片荷叶上,扭一下头,抖一下翅膀。看得出,这鸟飞了不短的路程,来到这里很累了,少不得小憩一会儿或休整一番,再出发。

④我也倦了。

⑤面对不俗的荷花,我想起一个人——屈原。对了,还真是屈原。那个身心忧悒的人被楚怀王抛弃后,只好风一程、雨一程,在江南的山水间流转,再次作生命的出发。起初,我满以为流放不过是古代很轻松的刑罚,大可获得精神上的自由。然而我错了,到如今总算明白,流放绝不是什么放任自流,更不是让你游山玩水、随心所欲,而是比任何一种酷刑都残酷的惩罚——终日艰难跋涉,作苦苦的精神泅渡,甚至看不到生命的彼岸。然而,屈原遭遇的偏偏是流放。毫无疑问,团湖是一脉水,汨罗江也是一脉水,纵使从团湖到汨罗江得绕一个大弯,也仅仅数十里水路。可恰恰就是这曲折的生命线,勾勒出了一个人的精神图景。似乎,他的脚跟丈量的不是水路,而是某种精神性的距离——完成一个冥冥中设下的生命大圆,仿佛水就是他生命的起点与终点。此刻,站在团湖边,我不知哪一朵荷花属于屈原,哪片花瓣上还残留着他的体温。只觉得,满湖的荷声,像是从两千多年前的阳光下传过来的,那么缥缈而又真实。走近这片荷,心里的许多事情仿佛一下全消散了。

⑥吁口长气,细细想来,人世间还真像由一个个这样那样的圆组成的。就我来说,这么些年从乡下出发,以谋食为圆心、为半径,绕着圈跑了很多地方,现如今浑然不觉转到绿意浓郁的团湖寻求心灵的净化。想想,这不是个圆,又是什么呢?

⑦傍晚时分,夕阳照红一湖莲花,莲花在风里摇曳,融成绝美的景致。不多久,村庄的瓦屋上,白色炊烟袅袅升起,增添了不少静谧。远远地,一群农人牵着耕牛归来,一只只牛蹄敲打着土地,清脆、悦耳,夹杂着几分湿漉,间或一声长哞,摇动一湖荷色。

⑧月儿上来了,挂在柳树的枝丫间。雇一条木船,在湖里慢慢荡开来。这滋味,与汉乐府里采莲的情形有得一比。月光并不太皎洁,从树丫的缝隙里钻出来,落在大片的荷叶上,如蒙着一层薄雾。不远处站着一座凉亭,高耸突兀的样子,像一个人在沉思,又像在观望一个个日子。透过月光,我恍惚看见成群结队的月光分子以及荷的香气分子一个劲地涌向木亭,继而进入亭子的内心,而此时的木亭,似乎已经成为夜色里的一个精神性象征了。

⑨船在荷丛中穿行,如同浮在梦里。月下看荷,一片墨绿,显出只可意会的风味。而莲花在月色里睡去,流露着难以言说的美,似乎把一湖心事掩藏起来。我躺在船头,顺手摘一片荷叶把脸遮着,然后大口呼吸,口鼻一张一翕间,不单感受到荷的清香,还有天地宇宙的静谧与阔大,像与喧闹的世界隔着很远的距离。倏忽间,只剩一个由天空、月色、荷花以及湖泊组成的大圆。我在这样的“圆”里,什么也不再想,让荷的香气和月光的味道一遍遍渗入身心……

(选自《散文》2020年9月刊,有删改)

[注]团湖又称莲湖,位于今湖南省岳阳市广兴镇,原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后经长期的淤积围垦治理形成“湖中湖”,人们因其形状而习惯称它为团湖。

古代诗文阅读(38分)
文言文阅读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军臣单于立岁余,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所杀略甚众。数月,汉兵至边,匈奴亦远塞,汉兵亦罢。后岁余,文帝崩,景帝立,而赵王遂乃阴使于匈奴。吴、楚反,欲与赵合谋入边。汉围破赵,匈奴亦止。自是后,景帝复与匈奴和亲,通关市。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伊稚斜单于既立,匈奴入代郡、雁门,杀略数百人。汉使博望侯及李将军广出右北平击匈奴左贤王左贤王围李广广军四千人死者过半杀虏亦过当会博望侯军救至,李将军得脱,尽亡其军。合骑侯后骠骑将军期,及博望侯皆当死,赎为庶人。其秋,单于怒昆邪王、休屠王居西方为汉所杀虏数万人,欲召诛之。昆邪王、休屠王恐,谋降汉,汉使骠骑将军迎之。明年春,匈奴入定襄等郡各数万骑,杀略千余人。其明年春,汉谋以为“翕侯信为单于计,居幕北,以为汉兵不能至”。乃粟马,发十万骑,私负从马凡十四万匹,粮重不与焉。令大将军青、骠骑将军去病中分军,大将军出定襄,骠骑将军出代,咸约绝击匈奴。单于闻之,远其辎重,以精兵待于幕北。与汉大将军接战一日,会暮,大风起,汉兵纵左右翼围单于。单于自度战不能与汉兵,遂独与壮骑数百溃汉围西北遁走。初,汉两将大出围单于,所杀虏八九万,而汉士物故者亦万数,汉马死者十余万匹。单于用赵信计,遣使好辞请和亲。丞相长史任敞曰:“匈奴新困,宜使为外臣,朝请于边。”汉使敞使于单于。单于闻敞计,大怒,留之不遣。先是,汉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单于亦辄留汉使相当

(节选自《汉书•匈奴传》)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