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小学语文试卷库

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22-2023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试题

作者UID:21595079
日期: 2024-05-31
期末考试
基础运用
阅读鉴赏
认真阅读《时代的印记》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时代的印记

(一)觉醒年代

《觉醒年代》剧情介绍:这部电视剧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      ①      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再现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这些具有      ②      的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伟人们      ③      的品格是他们留下的特有烙印,而我们此刻的美好生活也正是这部电视剧来拍的续集。

  (二)一稻济世,万家粮足

袁隆平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世界机农业科学家,面对当时的饥荒,他立志要用农业科学技术去击败饥饿的威胁。对于杂文水稻的探索,袁隆平总是百折不挠,一往无前。为了培育高产水稻,他守在田里,几乎不分昼夜,终日忍受太阳暴晒即使刮风下雨,他也不曾躲避,时常戴着一顶破斗笠,留在田里,死盯死守。他也很较真、再高的田埂、再陡的斜坡,都要爬一爬,把试验田看个仔细。①每次来到田间,他都要掰开禾苗细心查看,细数谷粒个数。他还时常一边抚摸稻穗,一边和它对话,甚至在劳动之余还为稻谷拉小提琴

他曾说:“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就这样,袁隆平用他的科学实践,揭开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的序幕。

  (三)披肝沥胆,医者仁心

吴孟超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在他看来,外科医生的手是刀的支点,刀又是手的延伸。他这双不寻常的手,因常年握止血钳,早已发生变形。这双“执着”的手,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就不曾放下手术刀。这双“真诚”的手,在给病人检查身体时,总是会先搓搓热,捂捂暖。这双“凌厉”的手,也会在学生犯错时,狠狠叩击桌面。这双手,在患者心里象征着生命的希望。②当医院因他的身体情况,给他减少手术时,他的眉毛就会拧在一起,垂着眼睛,耷拉着脸,一脸不高兴。吴孟超曾说过:“医药有时会穷尽,但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肝脏的方寸之地破译生命密码,创造了中国肝胆外科无数个第一。

认真阅读《学与问》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学与问

①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②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哥白尼,小时候就非常喜欢问。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阳为什么总是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哥白尼对科学奥秘的不懈探求,正是从这些来,稀奇古怪的“为什么”开始的。

③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作为新一代的小学生,我们更应当像哥白尼那样,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学会从平常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④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北宋有个大科学家,名叫沈括。他小时候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他想为什么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相差这么远呢?他去问妈妈,妈妈说:“兴许是花开花落,有早有迟吧!“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他仍然把这个问题放在心上。有一次,他随大人到深山的寺庙里去,发现那里的温度要比山下低得多,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⑤学问学问,既要学又要问。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间,在问中学,才能术得真知,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情,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相翔,宇宙的奥妙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写作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