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时跟踪练习

作者UID:22234315
日期: 2024-06-02
同步测试
单选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要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徽州商人 “藏镪(白银)有至百万者”,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材料二: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1934年,为了争取产银州的选票,总统罗斯福签署了《1934 年购银法》。该法案命令财政部长在国内外购买白银,直到白银市价回到 1.29 美元/盎司。作为当时世界唯一以白银为主要货币的中国密切注视美国购银法事件的进展,从政府到金融界都向美方表达了强烈反对法案的意见。希望美方在购银时能够与中国协商,以保护中国利益。但对此美方并没有正面回应。对此,中国决定采取单方面措施,10 月 14 日,中国宣布自次日起对白银出口征收 10%的出口税,但出口管控措施效果有限。到了 1935 年春天,国际银价已经比中国国内银价高出 50%。1935 年 2 月 1 日,在中国驻美公使馆至美国国务院的备忘录中称,“种种迹象证实,上涨的通货价值,就中国来说,实为灾难”。中国的批发物价指数 1934 年比 1931 年下降了 23%,当年下降了 6.5%,1935 年又下降了 2.5%。1935 年月国民政府采取新方案最终度过这场白银危机。

——摘编自张婕《中国近代货币战争史》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