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四中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题

作者UID:9354572
日期: 2024-06-13
期中考试
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多元视角看秦朝 
材料一: 

《秦朝形势图》
【示例】图中的灵渠,可以印证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材料二:秦国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的官员都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从而保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独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皇帝的权力又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这个严密的统治网和各级官吏最后到达一家一户,大大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外壁刻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材料四:“天下苦秦久矣。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五:朱绍侯认为,秦统一以后,人民可以有一个比较安定的环境从事生产。秦王朝推行了许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加强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郭沫若指出,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主流。长期以来我国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而且能有效地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的独立,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郭沫若《中国史稿》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