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山西省长治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4-05-01
期末考试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元朝发行过一系列纸币,统称为钞,包括中统钞、至元钞、至正钞等,这些均以当时的年号(中统、至元、至正)来命名。中统元年( 1260年),政府始印行“中统元宝交钞”,之后又印行“中统元宝钞”。自此,纸币发行权专属中央,建立起统一的纸币制度。至元钞最稳定,流通时间最长,前后超过36年,是元代最重要的通货。至正钞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开始流通,发行量最多、贬值最严重。后期至正交钞的大量印刷,致使物价上涨十倍有余,人们不愿意使用,以至于许多人用纸币糊墙铺地,交钞形同废纸。1332年,元朝最后一位皇帝即位,此时的元朝已经凋敝不堪。政治腐败,军费开支巨大,财政入不敷出,纸币滥发,物价飞涨,再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都导致元朝在风雨飘摇中走向灭亡。 

——摘编自屈梦夏《元代纸币制度》

材料二随着国民党 3~6个月剿灭共产党的计划破灭和内战时间的拉长,军费给政府带来的负担也越来越重。此时,由于人民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兑换法币的过程中就受到损失,对国民政府和四大银行失去信任,所以政府发行公债等筹措军费的方式已经失效,于是政府又开始发行货币弥补巨额财政赤字。1947年12月9日,中央银行发行1000元、2000元、5000元关金券大钞;而在1948年7月,中央银行发行的关金券大钞的币值已变成1万、5万、25万元。持续疯狂印钞的结果就是法币的发行量由抗战胜利初期的5万亿元飞速上升至1948年8月的604万亿元。上海的批发物价较1937年上涨了472倍,至此法币彻底破产,崩溃时总发行额达663万亿元。 

——摘编自邢嘉《国统时期的币制改革与通货膨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主要是迫于战乱、灾荒和农村经济的凋敝。1910年以后,武汉的近代工商业有了较快的发展。据统计,1911~1926年,武汉三镇共有工厂301 家,至1936年年底增至536家,另外还有小型手工业工场1200多家;城市人口也从1920年前的50万人,增至全民族抗战前夕的123万人,其中工业人口占1/10以上,共计13.4万人。20世纪30年代的《江海关十年报告》称:“武汉这座大都会,随着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以及吸引力的增强,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园,其中一些人甚至在此定居下来,变多的人则因家庭农事需要走走停停。” 

——摘编自戴鞍钢《中国近代工业与城乡人口流动》

材料二:自15世纪以来,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殖民主义和工业化促使移民流动数量迅速增长。殖民主义使得身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的欧洲人迁居海外。非洲奴隶的被迫迁徙,首次为美洲提供了来自殖民地的劳动力(从15世纪至19世纪,人数达1500万人),其后各殖民帝国之间又相互远程运送积约劳工。西欧的工业化使无地而贫困化的人们大规模迁居别的大陆。美国的建国和经济增长十分倚重移民,在1861~1920年这60年间,入境者达3000万人。在西欧内部,各国经济的工业化大量使用移民劳工:英国用爱尔兰人;德国用波兰人;法国用意大利人;等等。 

——摘编自【英】斯蒂芬•卡斯尔斯《21世纪初的国际移民:全球性的趋势和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斯大林模式对现代化的促进作用,首先表现为工业化的成就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业的发展和社会科学文化水平的普遍提高,又带动苏联社会经济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使苏联在斯大林逝世时基本实现了工业化,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此外,苏联增加了对科学事业的投资,创建了大批科学技术研究院、科研所,培养了大批科研人才,创造了突出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且在全苏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培养出各类专业人才,全面促进了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 

——摘编自吴怡冉《斯大林模式探析》

材料二:在1985年的四月全会上,苏共中央提出了“加速战略”(即“加速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主要目的是集中财力和物力,大力发展机械制造业。购买西方技术,实现工业部门的快速增长。“加速”口号反映了苏联人民要求发展经济。缩小与西方国家差距的愿望,但这一发展战略仍然是不计投入成本的,只强调增长速度。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没有逃脱优先发展重工业和片面增长的老路。1986年2~3月,苏共召开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在批准“加速战略”的基础上,又推出了《苏联1986年至1990年及2000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方针》,反映了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苏共新领导层急于求成和好大喜功的心理:乐于制定宏大的战略,而不是艰苦细致、脚踏实地推进改革与发展。几年后,随着政治斗争的激烈,这些宏大的改革与经济发展战略便被束之高阁。 

——摘编自张树华《苏联经济是怎样在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中一步步走向深渊》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