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台温联谊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期终联考试题

作者UID:11003641
日期: 2024-05-07
期末考试
现代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工智能(AI)持续介入文艺创作活动,在丰富文艺创作手段和文艺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对传统的文艺观念、艺术形态等产生巨大影响。人工智能文艺能否成为与人类文艺并驾齐驱的新的文艺类型?能否成为一种摆脱人类指令的主体性创造? 从目前来看,人工智能虽然带来了清新的文艺风景,但人工智能文艺的未来依然道阻且长。

首先,人工智能文艺还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人工智能已经创作出诗歌、书法、油画、音乐等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但跟人类作品相比,它们创作的所谓作品要稚嫩得多。以人工智能比较“擅长”的诗歌创作为例,如果对相关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就会发现,朦胧模糊、似是而非、意指不明、所指不清、解释多样、歧义纷出、缺乏个性是这些作品的共同特点,这反映出人工智能文艺自身固有的局限。

此外,处于初创阶段的人工智能在各文艺门类中的发展并不均衡,在某些模仿性和规律性较强的领域(如舞蹈艺术)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在更富独创性、更复杂的文艺领域(如长篇小说),人工智能显然还没有值得称道的优秀作品。虽然人工智能早已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但那些所谓的作品,在人类眼中最多只能算是写作素材的堆积。正如香港岭南大学汪春泓教授所言:“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人工智能文学产品难登大雅之堂,故而就较难入我辈之法眼。 ”

其次,人类具有主体性优势。

与人工智能相比,人类在文艺创作方面具有全面优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独立开展创作活动。可人工智能接收到人类指令才能进行创作,创作过程受到人类的操作和控制,创作出的作品也是为了符合人类的审美期待,所以人工智能更像是人类的创作工具,很难称得上真正的文艺创作主体。

如果有一天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时,人工智能具备了独立意志和思考能力,能够提出自己的美学思想和独立的美学主张,如褒扬唐诗贬抑宋词或主动参与古典主义与现代主义的争论,而非只能被动接受人类的创作指令、追随人类的美学标准,那样人工智能才能成为真正的文艺创作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一目标很难实现。就现实情况而言,迄今为止的人工智能如同计算机网络一样,仍是人类文艺创作的辅助工具,最多只能算是一种高级的创作生产工具,远未达到可以完全脱离人类而走向独立的地步。

再者,情感是人工智能难以跨越的障碍。

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是有了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类才会产生审美活动。人工智能作为人类的造物,没有自己的社会实践,无法产生基于社会实践的感受美的能力,自然也就无法形成对美的独立判断,形成关于美的独特表达。举个简单的例子,以秋天为意象,人类既可以表达“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的愁苦,也能够抒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豪迈,而人工智能创作的作品多半会将秋天跟萧瑟、悲凉等联系到一起,而无法基于具体场景赋予秋天更独特的含义,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创作是基于数学统计的计算——当人类的大多数文艺作品为秋天赋予了“萧瑟”“悲凉”的含义时,人工智能也就只能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有样学样。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类重真情,尚大义。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算法逻辑模仿人类创作出文艺作品,但它无法模拟人类基于历史经验、生命体验而产生的情感与意识,更难像人类那样睹物思情、托物言志,这是人工智能更难逾越的一大障碍,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创作出伟大作品的重要原因。作家南帆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人工智能具有极为强大的记忆功能,但是它不会回忆,不可能在哪一个愁绪袭人的下午,突然回忆起程序员如何写下一条关键的指令,没有哪一种动人的情景交融可以成为触动创作的机缘。所以,人工智能进行文艺创作只是对人类创作行为的一种模仿,而非一种类似于人类创作的那种独立的对美的创造。

未来,人工智能要想在文艺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就需要在深度学习等技术上进一步进化、提高、完善,甚至需要从深层逻辑上寻求结构性变革,从而产生全新形态的人工智能。这种新形态的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样子,智能化能达到什么程度,我们现在不得而知。它即使无法拥有像人类一样的智慧,但至少也应接近人类的智力水平,比如能全方位感知外部环境、会产生情绪和感情等。这种类人的人工智能能够与自己的同类和人类发展出新的社会关系,且能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进而在这一过程中产生自己独特的审美想象和审美表达。在此基础上,它才有可能从事像人类一样的文艺创作,才有可能创作出经典的文艺作品。

(摘编自王东昌《当文艺创作遇上人工智能》)

材料二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有两个业界共识:共识一,人工智能有无限可能;共识二,共识一还远未成真,路还很长。

先说共识一。你完全不需要理解人工智能的原理,只要在大会现场走一圈,就会惊叹于它的无尽潜能。它几乎可以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个领域。依托一台人工智能驱动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医生可以为5000公里外的患者手术;戴上一副智能眼镜,你可以与同事在元宇宙会议室里“并肩”讨论;更不用说让无人驾驶平板车在港口自主运输集装箱。

然而,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共识二——人工智能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人工智能工程化落地成本高、行业场景零碎,这是阻碍它大规模商业化的两大困境。不少人工智能企业还处在炫技阶段,他们的技术还没有完全找到用武之地。连业内领军人物百度CEO李彦宏也在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说:“人工智能火了这么多年,商业发展是软肋之一。缺乏好的商业前景会让创业公司增长停滞,产生巨额亏损,融资上市都变得非常困难。”人工智能仍需解决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落地的挑战。

有专家判断,过去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已趋成熟,几年后将迎来爆发的临界点,形成规模经济。在人工智能改变世界、改变你我生活之前,企业、政府需各尽所能。消费者和客户需要什么产品,人工智能最有前景的赛道在哪里,不妨让企业去探索和验证。政府当然需要用产业规划来引领,但更需要做的是为产业发展营造一个公平、自由的生态。

(摘编自宰飞《人工智能产业的两个共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前该有一棵树

张者

这是个啥地方嘛,都是光秃秃的石头,裸山。

树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难觅踪迹,花儿那些娇惯的美丽都躲在人们的记忆里了。这是一个矿区,属于天山深处的神秘所在,一个荒山秃岭寸草不生的地方,一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

可是,由于找到了一种神秘的石头,兵团突然从三个建制团中抽调了近千人,集结到了这里。人们懒得给它起一个像样的名字,只用了一个编号,叫506矿。506矿到底是什么矿? 我弟弟神秘地告诉我:“是铀矿,铀矿是造原子弹的。”原子弹的威名谁不知道,我们的父母正干着一件天大的事情。

父母被调入矿山后,我们这些孩子就跟随父母上了山,这样,一个简陋的学校就在山前用石头搭建起来,屋顶用的是红柳枝和油毡。每天在开山的炮声隆隆中上课,飞石砸在房顶上,如天神的战鼓。教语文的胡老师正领读课文《曹刿论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听到房顶的咚咚声,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大家就会心一笑。 胡老师也笑,望望房顶说,三而竭了,没事。

胡老师是一个大学教授,右派,发配到新疆就成了我们的小学老师。我们这些在绿洲出生的新疆兵团人的二代,通过胡老师了解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坚持让我们每周写一篇作文,有一次,他望着远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头让我们写一写“树”,我们不干了,因为我们眼前根本没有绿色,更别说树了。

有同学就喊,胡老师,我们山上连一棵树都没有,怎么写?胡老师就说,眼前没树,心中难道没有树吗?回家问问父母吧。

于是,在第二周的作文讲评中,同学们就写了很多不一样的树。有村口的大榕树,有门前的大槐树,有坝子上的黄桷树。我爹是河南人,给我讲了老家的大桑树。他边讲边咽着口水,说起了小时候吃桑葚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饥饿和贫困。父母们都是有故乡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屯垦戍边来到了新疆。他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棵树,而每一种树都寄托着他们的乡愁。

可是,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兵二代”,眼前连一棵树都没有。这次作文讲评课后,我们望着窗外所有的石头,喊:“山前该有一棵树!

我们是从山下绿洲来的,那里就有树。有一棵最茁壮的胡杨树就生长在胜利渠边上。

那棵茂密的胡杨树孤独地生长着,在夏季它给我们带来一片巨大的绿荫,成了我们的课堂;到了秋天,它会很隆重地展示自己,金黄的叶子展开来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壮,又是那么孤独,美得却让人震撼。

关于“树”的作文课,让我们想起了那棵胡杨树,大家就齐声喊,把那棵胡杨树移到我们山前吧,让我们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师说:“山上没有水,树不能活。 ”

同学们喊:“山上没有树,人不能活。 ”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胡老师被我们打动了,眼眶有些红,下课时他没有和我们告别,独自走了。 同学们有些内疚,在这寸草不生的地方非要一棵树,这不是给老师出难题嘛。

没想到,我们的无理要求在第二周的星期三就有了结果。那是春天,矿长派出了东方红拖拉机,拉着爬犁子,还派了一辆水罐车,要去为我们移那棵胡杨树了。

胡老师让同学们坐上了水罐车,下山去看移树的过程。那棵胡杨树还没有生叶,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它孤零零地站在那里,没有夏天的雄壮和秋天的美丽。我们知道它会有枝繁叶茂的那一天。

胡杨树被运上山后,就栽在我们小学校操场中央。那是个好地方,如果你上山,无论是步行还是坐拉石头的拖拉机,很远就能看见它。它高高地耸立着,成了上山者的路标。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伟岸而又粗壮的树干,这让我们安心,给我们带来希望。栽树的时候全矿的人都来了,那简直就是一个节日。人们眼巴巴地望着从水罐车内放出的甜水浇灌它,用舌头舔着自己干裂的嘴唇。

从此,我们开始每天关注着胡杨树的消息,我们盼望着它能发出嫩芽,长叶,然后一树绿荫,到了秋天一树金黄。我们担心那么壮观的金色,小操场会装不下的。

可是,都万物生长了,它那原本似是而非的萌芽还没一点变化,更不用说生叶了。

我们望着树坑问老师,我们的胡杨树怎么就不生叶呢?胡老师说,人挪活,树挪死呀,可能挪死了。我们当然不敢相信,那么一棵粗壮的树怎么会挪死呢?

胡老师再一次给我们上作文课时,他让我们写一写眼前的胡杨树。他启发我们,不要再纠结胡杨树是否发芽、长叶的问题,因为胡杨树是一种伟大的树,它“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朽”。胡老师还说,胡杨树即便死了,也会在我们山前耸立千年。

胡老师的这段话让我们震撼。特别是关于胡杨树的伟大让我们振奋,有一种激情在心中激荡,这让我们无所畏惧。 这时候,开山的炮声又响了,有石头落在了我们的屋顶,犹如战鼓。 听到房顶的咚咚声,大家都会心一笑,齐声背诵我们学过的课文:“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就在大家认为“三而竭”时,只听“轰”的一声,第四下来了,声音巨大而又沉闷。我们眼前的讲台灰尘四起,有女生吓得尖叫。灰尘散去,我们发现胡老师躺在地上,鲜血从讲台上流了下来……

胡老师后来埋在胜利渠边那个巨大的胡杨树坑里。下葬那天我们围着那个树坑走了一圈又一圈。我们没有哭,感觉胡老师也没有死,他变成了一枚巨大的胡杨树种子。 那种子会发芽、长叶,成为一棵参天大树。

(选自《收获》2021 年第3期,有删改)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谓宓子贱曰:“子治单父而众说,语丘所以为之者。”曰:“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孔子曰:“善,小节也,小民附矣,犹未足也。 ”曰:“不齐也所父事者三人,所兄事者五人,所友者十一人。 ”孔子曰:“父事三人,可以教孝矣;兄事五人,可以教弟矣;友十一人,可以教学矣。中节也,中民附矣,犹未足也。”曰:“此地民有贤于不齐者五人,不齐事之,皆教不齐所以治之术。”孔子曰:“欲其大者乃于此在矣昔者尧舜清微其身以听观天下务来贤人夫举贤者百福之宗也。不齐之所治者小也,不齐所治者大,其与尧、舜继矣。”

宓子贱为单父宰,过于阳昼,曰:“子亦有以送仆乎?”阳昼曰:“吾少也贱,不知治民之术。有钓道二焉,请以送子。”子贱曰:“钓道奈何?”阳昼曰:“夫扱纶错饵,迎而吸之者也,阳桥也,其为鱼也薄而不美;若存若亡,若食若不食者,鲂也,其为鱼也博而厚味。”宓子贱曰:“善。”于是未至单父,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子贱曰:“车驱之,车驱之,夫阳昼之所谓阳桥者至矣。”于是至单父,请其耆老尊贤者,而与之共治单父。

孔子兄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问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 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奉禄少,粥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 ”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奉禄虽少,粥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 ”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 鲁无君子也,斯焉取斯?”

(节选自《说苑·政理》)

【注】①单父:春秋时鲁国邑名。②不齐:宓子贱以名自称。③阳桥:一种白色的鱼。

语言文字运用(20分)
写作(60分)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