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17届江苏镇江市九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0-01
期中考试
选择题
其他
默写
名著导读
综合性学习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方言里找寻地域文化自信

李晓

      ①贺知章耄耋之年,告老还乡,见物是人非,不禁生发“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感慨。“乡音”是一枚镌刻在我们身上独有的印记,生生不息、根脉相传,它是来自故乡的慰藉,是地域文化形成的底色。

      ②方言与一个地域的气候、地貌一样,历经千百年,不断被筛选、吸收、同化而形成。这些夹杂着泥土气息的话语,或源于市井生活的寻常琐事,或源于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它收纳了民间的智慧,采集了地域的精华。翻过一座山,音调就转变;走过一陇田,意义大不同。你可以讲着吴侬软语,夜话闲谈;也可以侃着东北话语,把酒言欢。正是因为这种特色,才赋予了方言承载文化的使命;也正是因为这个载体,我们的文化才得以遍地开花、异彩纷呈。以融入了方言的地方戏曲为例,无论是秦腔豫剧,还是京剧黄梅,那些生动鲜活、合辙押韵的戏词,唱出了亦俗亦雅的风情,也唱出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试想,如果唱词千篇一律,那么何来不同文化的魅力与价值,何来文化生命力的延续?正是因为方言的异质性,才带来它的不可替代性,这是地理与历史赋予我们的文化财富,弥足珍贵,价值连城。

      ③而今,传统的乡音却变了味道,它被贴上了“土、俗”的标签,并成为“有无文化”的衡量标尺。打工返乡的青年们羞赧于它的腔调,刚刚入学的孩童在学会标准发音的同时,也在遗忘着自己曾经熟悉的语音。方言的日渐式微,牵动我们的不仅是乡愁,它折射的是一种地域文化自信的缺失,这或许是我们最该扼腕叹息之处。

      ④文化不能简单地用“优劣”二字加以评判。你可以津津乐道上海方言的机智敏捷,也可以大加赞赏天津方言的诙谐幽默,还可以对齐鲁方言的纯粹耿直加以欣赏,它们是多元、独特而又平等的。对于方言的流失,我们更应从大众心理的角度来考量。今天,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频繁往返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人员流动日见增多,这种流动对方言的冲击显而易见。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城市文明对乡村文化碾压式的优势显现,使包括方言在内的农村文化不断被漠视,而这种文化信号的衰减很可能是无可补救的。

      ⑤方言早已成为与故乡这片土地难以割裂的一部分,任何语言不假思索地堆砌于此便会显得水土不服、格格不入。好比我们的容貌与声音,与生俱来,独一无二,倘若真用人工的方式加以改变,自会有它的蹩脚与尴尬。方言就是那告知了我们“从何处而来”的文化源头,我们在奔波忙碌中找寻地域文化自信,却不以为然地忽视了它。它以自身的差异性和特殊性将这片土地上的文化因素汇集起来,无论是民俗故事,还是戏曲民谣,以及属于这个地域的秉性与品格,这都是地域文化的特色,也是地域文化自信的根源所在。

                                                                                                                                                    (选自2016年3月30日《光明日报》)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槐花是槐树的白发

葛亚夫

      ①不喜欢槐花。总以为槐花是吃的,就像一道菜,它只是食物,不是风景。正因如此吧,我对槐花的态度很粗暴,就像对母亲,总是一副张牙舞爪的面孔。

      ②经过市场,被一阵清香俘虏,是槐花!我舔舔嘴唇,记忆里、舌尖上,满是槐花的味道。我忙给母亲打电话,问家里的槐花开了吗?母亲说,开了,等你采呢。你再不回来,槐花就老了。我连声答应,因为我知道,等我的不是槐花,而是母亲。

      ③世上最不公平的,就是爱吧?我和母亲之间,爱永远是倾斜的,母亲总扮演着“一厢情愿”的角色。这些年,求学,恋爱,工作,我关心母亲的时间微乎其微。然而,无论我在哪里,母亲都牵挂着我,就像守着一树槐花,日复一日,等我回去,然后送我离开。

      ④我不知道,在母亲眼里,我是否也是槐花。在花开花落里,在我回家离去间,老去的不只有时光,还有槐树和母亲。姐姐已出嫁,为帮我还房贷,父亲也外出打工了,家里只剩下母亲。每次回家,看着槐树下遥望的母亲,我都有种负罪感。

      ⑤作为儿子,我亏欠母亲的不只是一条生命,还有一份流离失所的爱。

      ⑥为让母亲开心,回家时,我带上女友。女友在城里长大,到乡下,什么都觉稀奇,孩子般问这问那。母亲也不烦,乐呵呵地解释。于女友,母亲是“对牛弹琴”;于母亲,女友是“秀才遇到兵”。她们总说不到一块,但依然相谈甚欢,这是我做不到的。

      ⑦女友说,天下母亲都一样,她们并不在意说什么,只要亲人在跟前,说着话,这样她们的爱就不会无依无靠。我恍然,顿时理解了母亲在我面前的“唠叨”,只是从何时起,我和母亲失去了共同语言呢?那些雀鸟般围绕母亲的时光,恍若前世。

      ⑧“云芳星蕾浮香远”,“一树珍珠一树银”。看着满树槐花,女友雀跃不已,要和母亲争着采。母亲把她推到身后:太危险,我来,你在后面捋花。采槐花讲究力气和技巧,把镰刀系在长棍上,力量小,很难举起来。扳花枝则需要技巧,落点要恰到好处,不能顺着枝丫,否则,非但扳不断,枝丫反而会把镰刀扯掉,达摩克利斯剑般悬着,那就危险了。

      ⑨我说:让我来,我力气大。母亲摇头:你再扳,树就没命了。我悻悻然,她说得没错,少时顽劣,把树扳得遍体鳞伤,虽然如今都已结疤,寻不见,但母亲没有忘,我也仍记得。母亲吃力地举起棍,我惶恐站着,莫名地担心树丫会把母亲拉走。或许槐树太老,让着母亲,那些槐花枝,像往事一般轻盈,从母亲身边袅袅落下。

      ⑩花如雪,发也如雪。我让母亲歇会,掸她满头的槐花。可任凭我多么用力,槐花就是不落。女友问我干嘛,我说,这槐花怎么掸不掉?她顿时笑起来:真不愧近视眼!那是白头发,哪是槐花。我愕然,母亲竟和槐树一样,老了!

      ⑪歇口气,母亲又采起槐花来。槐花飘落,白发闪烁。“谁教花开繁胜雪,似留霜鬓照天涯。”原来,槐花是槐树的白发,白发是母亲老去的年华,照着天涯的我,和我脚下回家的路。

      ⑫“满树槐花遮望眼”,此刻,母亲就在我面前,可我怎么也看不清她。

                                                                                                                                              (选自2012年4月24日 《宁夏日报》)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