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山东省泰安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4-16 中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下面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示意图,其中对下列示意图解读错误的是(    )

A、 图一是分封制,目的是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
B、 图二是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早建立县制
C、 图三是元朝行省制,加强了元朝的统治
D、 图四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材料中宋代“商业革命”的突出表现是指(    )
A、 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
B、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C、 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深入,甲午中日战争是个分界线,之前列强的侵华方式主要是“贸易+特权”,之后则变为了“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
B、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D、 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对此图理解错误的是(    )

A、 对外开放率先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
C、 开放沿江、内陆省会(首府)城市和沿边城市标志着开放深入内地
D、 形成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 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文字是人类用来交流的符号系统,是记录思想和事件的书写形式,是一个民族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 图一文字里记载了许多商朝日食、月食的现象
B、 汉谟拉比法典是用图二文字刻写的
C、 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某人立刻用图三文字记载下来
D、 在图四文字里能找到“立春、立夏、立秋、秋分”等节气的记载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20世纪至今世界政治格局出现了三次大的演变,这三次演变按其形成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 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
B、 两极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多极化趋势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
D、 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综合题

农业是经济的命脉,历代政府都注重农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古代篇】

材料一:春秋以前,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

——摘自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元世祖即位之初就发布诏令:“国以民为本,民以衣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

——《元史·食货志》

【近代篇】

材料三: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众生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利,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利,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利,故要社会革命。这三样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全集》

【现代篇】

材料四:下图是1953年-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情况表:

1953—1957年中国的粮食产量表(单位:百万吨)

时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粮食总产量

166.83

169.52

183.94

192.75

195.05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年鉴》

材料五: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党的十九大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和平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各国日益相互依存、命运与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从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兴的资本主义。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贸易交流开始大量增加,殖民主义与自由贸易主义也开始出现。欧洲这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其超过亚洲繁荣的基础。对除欧洲以外的国家和民族而言,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影响则是复杂而矛盾的,除了物资交流外,带给原生居民的常是死亡和占领,可以说是一部大侵略史。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从英国先后扩展到法、德、美等许多国家。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使资本主义工业国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把许多殖民地国家和地区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使之成为经济附庸,世界市场体系初步形成。19世纪70年代后,工业革命进入新的时期,造成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资本主义各国争先恐后地争夺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以便为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更多的市场,20世纪初世界差不多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材料三:西欧六国在20世纪50年代创建了共同市场,从那时起到21世纪开始之际,欧洲统一进程成就显著。1957年建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1965年成长为欧洲共同体,1991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进而发展成欧洲联盟……自愿采用一种共同货币……提出继续发展共同的外交与防务政策.……即使如现在这个样子,也已经成为经济与政治合作的前所未有的模板,欧洲已经为之大变。在经历了延续几个世纪的战争岁月以后,欧洲大陆已经到达一个历史的转折点,很难想象几个主要国家之间再有战争。

——(美)R·R·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一带一路”(英文:TheBeltandRoaD.缩写B&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中国愿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义务,为人类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材料五:这是推动人类社会共同发展、持久繁荣的宏伟愿景……2017年3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载入联合国安理会决议。“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中国理念赢得世界认同,中国智慧日益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中国谋,也为世界谋,奏响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汇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