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小学生活
邢小群
我的小学生活,没有大书包,没有做不完的功课,没有家长检查作业还得签字。少年不识愁滋味,父母们都是工作狂,工作狂们很少理会孩子们的存在。在我们家,姐姐给妹妹开家长会成为惯例。
小学期间,在我眼里,老师们绞尽脑汁减少课时和作业,而考试的平均成绩又不能掉下来。记得我们北京和平街一小的王钰德老师教我们算术,当堂讲课,当堂练习,放学没作业。学习较好的同学,考试成绩依然在98、99、100分。老师很得意,说为他争了气。当然,多数情况是上午上课,下午或参加课外活动,或在家庭学习小组做作业。我在学校的课外活动主要是参加学校的合唱团。在合唱团,我学会了一般同学不会唱的歌曲,学会了与同学分高、中、低三部合唱,我是中音。合唱团在节日或比赛前排练、活动多,平时,我还是参加学习小组活动。我们的小组,由三四个住得很近的同学组成,共同到一个同学家里做作业,然后在一块玩。
学校要求作业不能多,下午的时光,我们总是到处疯跑。今天一阵风,兴起养兔子,每个同学的家里都养两只兔子,下午做完作业,我们就去给兔子割草;明天又一阵风,捞蝌蚪,就都拿上小瓶子和自己用口罩做的小笊篱……那时,真是“我们的田野”,学校和住宅楼方圆一两里内外还有庄稼地,到处有小水渠。记得看过一篇散文,说现在的小孩子,不知道蚯蚓、青蛙、蚂蚱、蜻蜓是什么样子。我们小时候虽然在城市生长,这方面的知识一点都不缺。
有时,一个同学出主意:咱们捡碎玻璃、铁丝卖钱!一呼百应,又到那些新建的楼房旁边,寻找碎玻璃、烂铁丝。每次行动,都能有收获。家里给的零花钱太少,记得四年级以前,我家的规定始终是一个月给五角钱。我们卖碎玻璃、铁丝,有了自己的小金库,买铅笔、橡皮等文具就大方多了;小人书买不起,就在地摊一分钱一本儿地看;糖果舍不得买,就买酸枣面儿,三分钱一小包,能吃好半天。我们跳皮筋,跳格子,掷沙包,玩羊拐和猪拐;每星期六晚到附近的河北北京师范学院操场上看不要钱的电影,多少津津乐道的好玩内容!平日里汗渍渍、一身土、头发乱乱地跑回家,脸上肯定是放着红光。现在回想起来,心里的感觉仍是快活无比!
如今的小孩子似乎出了家门就险象环生,而我们,家庭外面的天地才是童年的乐园。我们那一代人,没有奥数班什么的,有条件的,可考少年宫学习文艺和体育。但少年宫太少了,我们家在朝阳区和平里一带,没听说谁还经常去少年宫。
当然,上小学时,也有让人不解和恼怒的事。那时,每张双人课桌总是学习较好的与学习较差的同学结对子。我的同桌是个男生,平时总穿一双比他的脚大上半寸的鞋子,冬天也很少穿袜子;衣服很脏,或没了扣子或是哪儿开了口。那时,我不知道这是因为他家境不好,心想他可能没有妈妈,没人给他洗给他缝。他考试经常不及格。宣读成绩时,老师总是当众训他,动手把他推来搡去。有一次这个男同学算术得了三十几分,班主任张老师在课堂上用拳头朝他身上就是一下,他嚎啕大哭,我也在下面流泪。这个同学只是学习不好,但为人老实,对我很友善,不像班上其他男同学为找乐子,欺负女生。我心里很反感打他的班主任,觉得她欺软怕硬,对干部子弟和贫民子弟的态度截然不同,尽管她对我很好。
上小学时,我经常和男同学打架,有人向我身上扔石头,我就扑上去一顿撕扯。更多的时候是帮助被欺负的弱女生。写到这里,让我想起,我孩子上小学的事情。我儿子性格比较温和,班里淘气好动的孩子总故意挑逗他。比如上课时,后面的同学拿尺子捅他,他一回头,老师就批评他,让肇事的孩子很自得;他放学回家,几个孩子围上来抢他的书包,把书包里的东西倒出来,洒一地,然后一轰而散地跑掉。一次得逞,总认为可以继续。我深感公正对一个孩子的自尊自信多么重要!
曾经教孩子奋力反击,我的逻辑是,即使打不过人家,也不要让他觉得你好欺负。但儿不如母啊,还是下不了手,不知道如何反击。我就到我执教大学的体育系找了一个学生,让他教我儿子几手防身本事。不久,儿子因防御得胜,班里欺负他的人再也不敢轻举妄动。又想到威廉·戈尔登的小说《蝇王》,那是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幻想小说,试图说明人与人之间与生俱来有恃强凌弱的本能,也有群体行为中的丛林法则。对待小学生,如何不让强者凌弱,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幼小的心灵,需要有现代科学的教育素质。可惜过去的教师,懂得很少。
有一次班主任让我到我的同桌家催交学杂费。他们一家几口住在一室无厅的单元房里,厨房和厕所除外,住人的房间一半是用木板搭的床,看样子一家人都睡在这张床上。屋里没有一般人家常用的箱子和桌椅。同学的妈妈脸很黄很瘦,一副卧床很久的样子。她有气无力地对我说:“等他爸爸回来,就去交学费。”那时我们的学杂费一年五元钱。同学的父亲是拉平板车的,收入供一家人生活。
青少年时期,大家的智力能有多少差距?
学习好坏,和家庭的影响关系很大。我的同桌,上课时还不知道在想什么,他哪有心情听课和做好作业?
我对小学生活的体会是,平时家长不要多管什么成绩,让其自由地阅读,多给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时间与空间,让孩子的智能放松发展,会进步飞快。那时,对外界事物特别好奇,什么都想知道,记忆又超常之好。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要想知道,没有学不会听不懂的。压制或限制都是对孩子智能的扼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