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衢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2-23
期中考试
积累运用
单选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锋利与柔软

李良旭

    还是在学生时代,金庸就表现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他在浙江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就读时,就是学校的名人。

    金庸的文学天赋,尤其得到校长张印通的赏识,他常常邀请金庸到自己办公室和寝室里,与他一起探讨文学。灯光摇曳,两人促膝长谈。文学,拉近了两人的距离,他们成了一对十分要好的忘年交。

    在张印通的宿舍里,金庸看到了张印通收藏的许多文学书籍,他如饥似渴地阅读这些文学名著。金庸的刻苦和勤奋博得校长张印通的赞许和好评。

    省立联合高中是当时浙江省的一所重点中学,校规十分严格,常有学生因违反校规而被开除。金庸的性格散漫,甚至有些桀鸷不驯,他常常秉笔直书,甚至给校规挑错。校长张印通为此多次劝导金庸,要他好好读书,收敛自己的锋芒。金庸表面上允诺,可一转身,依然我行我素。

    1941年,金庸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阿丽丝漫游记》,文章讽刺学校训导处主任在教学、管理上的无能和愚拙。文章发表后,学校一片哗然,训导处主任更是暴跳如雷,扬言要对金庸进行报复。

    校长张印通得知消息后,不禁心急如焚,焦虑万分。为了维护校风和校纪,他毫不留情地将金庸开除了。有学生和老师向张印通求情,也被他一概拒绝。

    天空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金庸撑着油纸伞,走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心里满是惆怅。忽然,张印通浑身湿透,气喘吁吁地从后面赶了过来。他一把拉住金庸的手说:“孩子你不能就这样走了,你将来还要在文学上成就一番事业。我想好了,我把你介绍到衢州中学上学, 那所中学的校长是我以前的一个同学,他一定会热情地收留你的。这是我写的引荐信,你去找他吧。”

    风雨中,仿佛出现了一道彩虹。金庸百感交集,不禁热泪盈眶。为了维护校风、校纪, 张印通铁面无私,像一把锋利的刀子,将他开除;另一方面,张印通的内心又是柔软的,给他指明了一条道路。

    那一刻,金庸似乎读懂了校长张印通锋利与柔软的侠骨柔情。

    在衢州中学,金庸惊讶地发现。学校图书馆收藏了大量的文学书籍,比省立联合高中初中部的图书馆收藏的更多、更丰富。在校图书馆里,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尤其喜爱阅读古典文学名著,这为他以后创作武侠小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十年后,当金庸成为著名武侠小说作家时,他曾深情地回忆道,张印通校长的锋利与柔软,给他的武侠小说写作带来了很大影响,并打上了深刻的烙印。侠客,既有英勇无畏的一面,又有侠胆柔情的一面,这是他的武侠小说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做人,也应该既有锋利的一面,又有柔软的一面,不可失之偏颇。

(小鸽摘自《扬子晚报》2016年8月4日)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父亲画的最后一幅画

齐良己

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

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

    勤劳是我父亲齐白石一辈子艺术生活的特点,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刻苦努力,至老不衰。正如上面他自己写的诗中所说的,他作画像________,从早上忙到太阳落山。在七十余年的画画生涯中,他差不多天天都要作画。二十七岁以后,只有两次害病,一次遭父母之丧才搁过笔,父亲的勤奋是持久而有恒的,即使到了晚年,他也没睡过早觉,每天照例黎明即起,吃过早饭,便要画上几幅,对艺术真是孜孜不倦。

    回想起父亲一九五七年逝世这一年的春夏之际,他的精神有些不济了,健康情况已大不如以前,还丝毫不服老,顽强地和衰老作斗争,画了一幅花中之王——牡丹,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后的一幅画。

   记得那天早晨,风和日暖,父亲不用扶持,竟自己从卧室走到画室中来。按习惯,我知道他要画画了,赶忙铺开了纸,准备好了颜料等东西。父亲和往常一样站着,挽起袖子,不慌不忙,先看看准备好了的笔、墨等用具,在笔筒里仔细找出他想用的那几支笔,又用手摸了摸纸,仔细辨别了纸的正反面(这些都是父亲的老习惯),然后拿起笔,对着纸停视了许久,然后小心翼翼地蘸了洋红。我一看用大笔蘸洋红,就知道要画牡丹了,这是父亲一生中最喜爱画的花卉之一。我赶紧抻直了纸。这一天,父亲的情绪很好,兴致极高,用墨用色,信手拈来,斗大的花朵比真花大有夸张,笔尖用极重的洋红,笔根水份又饱满欲滴,画得淋漓尽致,颜色美艳绝伦。花叶由下至上,由墨绿至老黄,有墨有色,泼色泼墨,随心所欲。色未干时用苍劲的笔法勾的叶筋,笔笔见功,使得茁壮茂盛的叶子能分出阴阳向背和前后的层次来。父亲勾完最后一片叶子,我便照例把画用铁夹子夹在横在屋里的一根铁丝上。父亲坐在椅子上,看了许久,又拿回画案上,特别小心地添加了几笔动叶,再挂起来,才点点头:“要得(湖南话:可以了)”。父亲画画,从来都是这样严肃认真的。即使已经画过上百遍的东西,也要反复端详、修改,方才成幅,并不像有些人一挥而就。到了晚年,名扬海内外了,仍一丝不苟,从不粗制滥造。这幅画也同样是挂上拿下,反复几次,认为没有大的问题了,最后才苍劲地题上“九十七岁白石”的字样。没想到,这幅牡丹竟是父亲辛劳一生的最后一幅画。

    父亲非常喜爱画牡丹,他一生画了多少幅牡丹,已记不清了。我记得只要是每年牡丹花开的季节,他必到公园去观赏牡丹的各种姿态,那些天便要反复画上几幅。尽管画得很多,却从不重样,画的方法也每每有新的变化。但无论如何变,都能把牡丹的富丽堂皇、欣欣向荣的姿态描绘得十分突出。这一幅牡丹,一变过去枝叶分开的画法,而是花、枝、叶浑然一体,色、墨融合在一起。干老花新,迎着朝阳,随风摇曳,我们似乎听到了枝叶的沙沙声,感到了花间的清香扑鼻。

    啊!多鲜艳的牡丹,我望着想着,这也许就是父亲美好的心灵世界真实的写照吧!

古诗文阅读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