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伟大事情,其国际意义不包括  (     )

A、 标志着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B、 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
C、 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建国初期,捍卫了亚洲与世界和平,保卫了国家独立,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   )

A、 《共同纲领》的颁布
B、 抗美援朝
C、 西藏和平解放
D、 土地改革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 )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新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年

86

197

116

18

0

27

2

1953年

3

74

355

0

4

0

7

A、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 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 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
在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实施过程中,“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了后遗症”。这种评价告诉我们(   )

A、 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B、 “一五计划”大幅度超额完成所有指标
C、 在“一五计划”实施中失误占主导地位
D、 “一五计划”以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中心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主政治建设”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

A、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B、 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
C、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右图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导致甲到乙段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 开展“大跃进”运动
C、 推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图2中人口死亡率最高点与自然增长率最低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B、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文化大革命爆发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多次大变化。其中,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共同之处是(   )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不同程度影响了农业生产发展
C、 确立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
D、 推动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一些历史名词往往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大串联”、“红卫兵”、“停课闹革命”发生在(   )    

A、 土地改革时期
B、 整风运动时期       
C、 “大跃进”时期
D、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从本质上说明了 ( )

A、 反革命集团不得人心
B、 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C、 老一辈革命家力量巨大
D、 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非选择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