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同步

日期: 2025-04-15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B、 她在全市中学生舞蹈大赛中,以其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新颖的编排,征服了评委,获得了一等奖,全家简直是乐此不疲
C、 在学校创新作文比赛中,李明的《心中的温暖》一文,构思别具匠心、选材新颖典型,获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D、 你这篇轻描淡写的检讨报告,根本没有说明问题所在。
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赏文艺作品,不仅要理解文字的表层含义,更要通过想象,透过文字进入到作品的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
B、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以一诗一文为例,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欣赏文艺作品的这一基本问题,让我们得到了很多启发。
C、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只有驱遣想象,才能接受文艺作品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D、 作者引用王维的一句诗,通过这个例子,论证了阅读文艺作品要看到一幅图画,才能够鉴赏。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 岸上尚且提心吊胆,更何况筏子上的人们呢?
C、 唐诗中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生命精神,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
D、 作为教育的上层建筑,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涵养几分静气

    ①一则故事,读来耐人寻味。父亲丢了一块表,抱怨着四处寻找,可怎么也找不到;等他出去后,儿子悄悄进屋,不一会儿就找到了。父亲很好奇,儿子则回答:我就安静地坐着,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②这就是“心静”的力量。“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事当前,苦恼抱怨无济于事,烦躁惊慌也于事无补,唯有稳住阵脚、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解决之道。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一语道破“静”的重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坚守内心的宁静,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见天地之精微,察万物之规律。那么,“静心功夫”从何处得来?

    ③涵养静心功夫,离不开严格的自律。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求学时,特意到最喧闹的地方读书,目的就是锻炼意志,让自己能够胸怀静气,心绪不受外界所扰。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有人给自己定下“静坐”的“日课”,坚持每天独坐两小时,终于改掉了身上浮躁的毛病。严格的自律,助人逐渐养成宁静、专一的心态,让人虽得意而不忘形、处困顿而不沉沦、临诱惑而不摇摆,也因静而明志,因静而生慧。

    ④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就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⑤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静心功夫”,还可从读书中来。寂寞忧愁时读一阕《定风波》,心会变得豁达敞亮;委屈不平时读一卷《宽容的哲学》,能收获“既忍且耐”的智慧。身处低谷之时,从书中汲取前行的力量,纵使“山重水复”也终将迎来“柳暗花明”;得意之时,时常读书以自省,也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⑥古人云:“人心多从动处失真。若一念不生,澄然静坐,云兴而悠然共逝,雨滴而冷然俱清,鸟啼而欣然有会,花落而潇然自得。何地无真境,何物无真机。”涵养几分静气,绝非暮气沉沉,而是多一些沉潜、少一些浮躁,多一些从容不迫、少一些进退失据。“静心”的功夫,助人眼界开阔,胸襟豁达,挺过如磐风雨,包容万千气象,寻得生命真谛。

(文/宋威,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月16日04版)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