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化学试卷库

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单元测试题

日期: 2025-04-13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将2.5g硼酸在20℃时溶于50g水中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的溶解性划分为()
A、 易溶物质   
B、 可溶物质   
C、 微溶物质   
D、 难溶物质
硝酸钾、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比氯化钾的溶解度大
B、 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升温能使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 t℃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相等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t1时,三物质的溶解度B的最大
B、 欲使t2时分置于两个容器中的A,B的饱和溶液在升温至t3时仍为饱和溶液,所需加入溶质的质量A大于B
C、 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D、 欲使组成在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采取加A的方法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有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杯中固体甲增多、固体乙减少   
B、 杯中一定有固体甲而不一定有固体乙
C、 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   
D、 甲和乙的两种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
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 蔗糖水   
B、 牛奶   
C、 米粥   
D、 豆浆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 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 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对“16%的硝酸钾溶液”含义的解释错误的是()
A、 100g水中溶解了16g硝酸钾
B、 100g硝酸钾溶液溶解有16g硝酸钾
C、 将16g硝酸钾溶解于84g水中所得的溶液
D、 将硝酸钾与水按4:21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B、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C、 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某同学在煮鸡蛋汤多加了食盐,汤太“咸”了,要使汤变“淡”,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将汤倒去一半   
B、 继续加热   
C、 向汤里再加鸡蛋        
D、 向汤里加盐
t1℃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

图2

A、 烧杯①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烧杯①的溶液是硝酸钾溶液
C、 t1℃时烧杯②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
D、 若烧杯①和烧杯②的溶液都升温到t2℃时,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A、 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B、 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或稀盐酸
C、 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D、 少量碳在密闭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某硫酸溶液中氢离子与水分子个数比为1:5,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略为()
A、 20%         
B、 35%        
C、 52%       
D、 29%
把下列物质混合,能得到溶液的是()
A、 冰加到水中     
B、 植物油加到水中    
C、 碘加入酒精中     
D、 面粉加到水中
下列对应曲线正确的是(  )
A、   在水中不断加入氯化钠      
B、 某温度下,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恒温蒸发溶剂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 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双氧水完全分解

填空题

推断题

实验题

计算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