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宁波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作者UID:10385933
日期: 2024-10-04
期中考试
字词书写
情景默写
文言文阅读
名著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新华社联合国9月29日电新华社记者马建国何玲玲王俊禄

    ①美国纽约曼哈顿,当地时间26日晚,在世界瞩目下,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颁给中国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下称“千万工程”)。

    ②浙江省副省长彭佳学说,“千万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主席和万千农民携手建设美好家园的故事。

    ③15年前的2003年春节前夕,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冒着雨雪,专程来到浙江宁波余姚横坎头村考察调研。当时的这个山村还没有水泥路,全村没有一个公厕,许多人家都还用露天粪缸。当时的浙江,广大农村正面临“成长的烦恼”,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有新房无新村”“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垃圾无处去、污水到处流”等现象十分突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经济高增长背后,是不蓝的天、不清的水、不绿的山,是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如何处理好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④2003年6月,在习近平同志倡导和主持下,以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的“三生”环境改善为重点,浙江在全省启动“千万工程”,即从全省4万个村庄中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

    ⑤15年后,湖州市安吉县递铺镇鲁家村的村民裘丽琴在联合国的颁奖仪式上讲述她的感受。“我来自浙江省的一个村庄,”在全场的掌声中,裘丽琴走到麦克风前激动地说,“15年前,我每天都要拎着满满的一桶脏水走到很远的地方去倒污水。当时,我家厨房没有排污水管,村里没有垃圾箱,河道受污染,又黑又臭。今天,习近平主席亲自推动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使我们村庄变成一张靓丽的明信片。”

    ⑥裘丽琴的家乡安吉在“千万工程”中开启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全新路径,使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如今,这里已是蓝天白云、鸟语花香,一派魅力江南好风光。

    ⑦党的十九大后,乡村振兴成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引向深入,背后彰显的是大写的人民。“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一系列生态惠民举措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

    ⑧彭佳学又讲起了一大串故事:在仙居县上横街村栽着花草的“花香猪舍”,沿袭数千年的传统养猪变成了集中养殖、污水纳管。仙居还全面推进城区医化企业的搬迁改造,通过“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全民参与治水,仙居成功创建了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连续两年获得浙江治水最高奖“大禹鼎”

    ⑨杭徽古道、浙西民俗、耕织图园、太湖源头、水韵潜川……“千万工程”建设这些年,杭州市临安区农办和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浙江农林大学联合,突出临安山水人文特色,先后制定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文件。

    ⑩从道路硬化、垃圾收集、卫生改厕,到面源污染整治、农房改造建设,再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裘丽琴所在的村庄环境美化后,村民们在家里办起了民宿,并以制作手工木制品、种植茶叶、销售蔬菜等产业实现增收,绿水青山真的变成了金山银山。

    ⑪从“示范引领”,到“整体推进”,再到“深化提升”……15年的持续奋斗,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规划引领、坚持稳扎稳打、坚持群众视角,是“千万工程”生动实践带来的经验。

    ⑫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74%的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的建制村全覆盖,41%的建制村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⑬浙江省环保厅厅长方敏说,如今,无论是什么季节,行走在浙江大地,都会发现一道道旖旎的美丽乡村风光接连呈现,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选自新华网有删节)

(学习消息以后,小文和小涵针对上文展开讨论,下面是他们讨论的片段。请你根据内容,把对话补充完整。)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清华“永远的校长”梅贻琦

徐百柯

    ①梅贻琦(1889—1962),字月涵,天津人。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历任清华学校教员、物理系教授、教务长等职,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他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成功地执掌清华并奠定了清华的“校格”。

    ②1931年12月3日,在清华大学校长就职典礼上,梅贻琦留下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著名的一句话:“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他本人从来没有被称为“大师”,但在他的任内,却为清华请来了众多的大师,并为后世培养出了众多的大师。他被称为清华“永远的校长”。

    ③一位清华的老校友在纪念梅贻琦的文章中称:“母校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8字为校训。历届毕业同学,凡是请梅先生题纪念册的,梅先生辄书此两语为勉。梅先生一生行谊,也正可以这两句来说明。”

    ④《易经》上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梅贻琦在世人的心目中,正是这样一位“君子”。

    ⑤梅贻琦生性不爱说话,被称为“寡言君子”。早在1909年考取第一批庚款留美学生时,他那“从容不迫的态度”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发榜那天,考生们都很活跃,考上的喜形于色,没考上的则面色沮丧。只有瘦高的梅贻琦,始终神色自若,“不慌不忙、不喜不忧地在那里看榜”,让人觉察不出他是否考取。而实际上,在630名考生当中,他名列第六。

⑥“一二•九”运动后,清华曾经发生过数千军警闯入学校逮捕学生的事件。事前得知了这个消息,学校的几位领导人在梅贻琦家里商量如何应对。大家说了很多意见,惟有梅校长默然不发一言,最后大家都等他说话,足足有两三分钟,他还是抽着烟一句话不说。冯友兰教授问:“校长——你看怎么样?”梅贻琦还是不说话。叶公超教授忍不住了,问道:“校长,您是没有意见而不说话,还是在想着而不说话?”他隔了几秒钟回答:“我在想,现在我们要阻止他们来是不可能的,我们现在只可以想想如何减少他们来了之后的骚动。”他要教务处通知有嫌疑的学生,叫他们处处小心,尽可能隐蔽起来。然后他打电话给北平市长秦德纯,请他出面说服撤退军警。最终,包围清华体育馆的士兵撤退了。

    ⑦后来,学生们怀疑军警特工手里的名单是校方提供的,所以把教务长架到大礼堂前接受质问,并有学生扬言要打。此时,他们的校长身着一件深灰色长袍,从科学馆方向慢步走来,登上台阶,对着二三百学生,有半分钟未发一言,然后用平时讲话同样的声调,慢吞吞地说出了5个字:“要打,就打我!”

    ⑧梅贻琦的寡言少语使一般人或以为他严肃,或以为他谦和,或以为他没有主见。其实他并非不懂幽默,他的反应是才士也为之叫绝的。有人奇怪,那么多校长来来去去,为何独有他能在大师云集的清华立足,梅贻琦回答:“大家倒这个,倒那个,就是没人愿意倒梅(霉)!”他的寡言也并非没人欣赏,陈寅恪就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⑨“他的情趣是那种很单纯的,一种……不晓得……一种很特别的幽默感。”他的儿媳、北大退休教授刘自强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睛微微向上,显然沉浸在一种温馨的回忆中,想寻找一种确切表达来描述她的校长和公公。“那时候校长住在清华园甲所。我有一次去他那儿,梅太太病了,我就看见他到前面的小花园里,摘了一朵他自己种的花,紫色的,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到梅太太的卧室去送给她。”

    ⑩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梅贻琦的律己。他做清华校长时,取消了原有的一些校长特权,不再让学校为他家中工人付工资,并拒绝领取包括手纸在内的一切免费供应。他节衣缩食,分文不取,上任不久就辞退了司机和厨子。“这些钱应该拿来买图书、器材,给教授们提高提高待遇。”为了一家人维持生活,堂堂校长夫人韩咏华还自制米糕,每天挎着篮子叫卖,并取名“定胜糕”,意寓着抗日一定胜利。教育部发给联大的一笔补助金,梅家的孩子按理可以领取,他却让出了4个名额,全部交给了更困难的学生,带着自家人吃白饭拌辣椒。1943年,梅贻琦的母亲去世,当天,同事建议他不开联大常委会。他坚持照常“不敢以吾之戚戚,影响众人问题也”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1941年,美国空军来华抗日,急需大量翻译,梅贻琦号召联大外文系的男同学参军。1943年,他又动员所有应届四年级身体合格的男生去当美军翻译官。在此期间,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虽然还不到四年级,却提前参军。女儿梅祖彤也随军做了护士。

    ⑪因工作繁重,梅贻琦积劳成疾,1960年被确诊罹患癌症。他终身从事教育,毫无积蓄。新竹国立清华大学为其垫付一部分治疗费,医院又酌情减少了一部分,还是不够。清华校友们商议募捐,半年间募集台币65万元。躺在病床上的梅贻琦看到凝聚着爱心的募捐记录,“阅后半晌无语,后曾流泪颔首”。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他逝世后,秘书把他在病中一直带在身边的一个手提包封存了。两个星期后,在有各方人士在场的情况下启封。打开提包一看,原来是清华基金的账目,一笔笔非常清楚。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诗歌鉴赏
命题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