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9讲 西学东渐的深入:维新思想到新文化运动

日期: 2025-04-02 一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是(  )
A、 主张民主共和
B、 深入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C、 挽救民族危亡
D、 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
《新青年》创刊后深受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之所以有如此反响,是因为它(  )
A、 宣传爱国主义思想
B、 以民主、科学为其主旨
C、 歌颂了十月革命
D、 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
A、 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 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C、 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D、 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顾颉刚在《悼蔡元培先生》一文中说,1920年有一天去取北大《日刊》,却早被学生抢光原来这天报上登着招录女同学的名字,大家要先睹为快呢!这种现象反映出北大
A、 汇聚了众多的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B、 开始以女子为主要招生对象
C、 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传统的学校
D、 办学宗旨突破了封建旧道德
郭嵩焘出使英法后眼界大开,认为李鸿章积极购买兵器,派学生学习西方利器,“徒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也”。郭嵩焘这一认识(    )
A、 表明洋务思想有新发展
B、 反映了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C、 加快了留学事业的发展
D、 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否定
19世纪晚期《纽约时报》社论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中国政府认为这些学生,他们花的是政府的钱,就应该只学习工程、数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对他们周围的政治和社会要无动于衷,这种想法是荒唐可笑的。”该社论反映了(    )
A、 《纽约时报》对中国留学生存在误解
B、 清政府控制了中国留学生的学习方式
C、 中体西用的理念导致留学教育的偏差
D、 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留学教育的先河
康有为打出“孔圣人”的招牌宣传维新变法,其目的在于(  )
A、 利用传统思想作武器
B、 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
C、 继承和发展传统思想
D、 减少维新变法的阻力
19世纪末《天演论》被介绍到中国后,曾推动了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而到“五四”以后,进化论思潮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调侃和奚落。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革命取代改良成为近代中国的新潮流
B、 进化论观点被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所否定
C、 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文化有很强的排斥性
D、 世界大战暴露出西方国家弱肉强食的特性
1864年,清政府刊印了美国传教士丁良翻译的《外国公法》,奕䜣上奏说,“该国律例一书,衡以中国制度,原不尽合,但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这反映出当时(  )
A、 政府向西方国家学习依法治国
B、 近代中国人开始了解西方外交
C、 法律制度正在逐步与世界接轨
D、 统治者具有一定的国际法意识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结合中国古代整体历史,分析材料主要要表达的是(  )
A、 只有加强君主专制才能避免国家分裂
B、 历史的进程使专制程度不断加强
C、 君主专制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
D、 兼并战争导致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清末湖南巡抚陈宝箴原属曾国藩部下,其思想颇受曾国藩赏识。他被多次向朝廷推举,后成为地方督抚中倾向维新变法的实权派风云人物。这反映出(  )
A、 保守势力转而支持改革
B、 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已过时
C、 清政府成为变革的主导者
D、 维新派与洋务派思想有相通之处
“工具方面的西方化必然导致思想和制度上的西方化。因此,西方的科学不可能用来维护儒家文明,相反,必将削弱这一文明。”该观点( )
A、 抨击顽固派的因循守旧
B、 批判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
C、 肯定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D、 怀疑新文化运动的思想主张

材料分析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