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第3单元第12课《词四首》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3-3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转/带        粗/日持久        哽/狼吞虎
B、 白/临       勇/百折不       工/崇山
C、下/旗       号/绰有余       赞/心如意
D、 右苍/风红旗 络/斜晖脉脉       蜢/
对下面的古诗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渔家傲

范中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A、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屏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 “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思乡之情。
D、 “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上片“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三句,是说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左手牵着黄狗,右臂举着苍鹰去打猎;“锦帽”两句写出打猎的阵容。
B、 这首词的下片都是写作者自己的雄心壮志。例如“酒酣”三句是说自己虽然已经有了白发,但是尚有开朗的心胸。末了三句是说为了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阵。
C、 这首词多用典故,增加了词的感染力,取得很好的效果。例如“随太守”三句,就是以孙权自比,说全城人都跟着去看他射虎。
D、 苏轼、辛弃疾都是宋代的词人,并且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代表作是《念奴娇》和《水调歌头》等,但都作于《江城子》之后,显然《江城子》一词还称不上是豪放派风格,还有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风味。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 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 “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对《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词题为“壮词”,“壮”在于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壮阔的战斗生活,道出了英雄渴望杀敌报国的一片壮心。
B、 “八百里”出自《世说新语》,用典贴切,描绘了秋天沙场点兵场面的辽阔、宏大与苍凉,烘托出一幅肃杀、庄严的战争画面。
C、 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与之前的梦境形成鲜明对比,情感由雄壮变得悲壮,词人壮志未酬的抑郁和悲愤跃然纸上。
D、 全词虚实结合,首尾写实,“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即写梦境,激情直泻,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常规写法,凸显艺术上的独创。
对诗歌《渔家傲·秋思》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 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 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 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下列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她的词作前期与后期风格不同。
B、 苏轼的词一般风格豪放,意境开阔,令人耳目一新。
C、 范仲淹不但是著名的政治家,还是著名的文学家,其文学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如我们学过的《醉翁亭记》就是一篇历代传颂的名文。
D、 辛弃疾的词大气磅礴,多写军旅之事。

诗歌鉴赏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