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北京市昌平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7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如下图是“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柱状图,出现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以下知识卡片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

A、 张之洞
B、 张謇
C、 侯德榜
D、 荣氏兄弟
时间轴有利于直观呈现历史事件在时间上的联系与发展。下列条约与时间轴中“④”对应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历史剧《1912年北京故事》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 读书人来京参加科举考试
B、 旗袍、中山装成为街头流行装束
C、 剪掉辫子的人越来越多
D、 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1921年3月,李大钊给河南郑州工人讲课。当时学习的工人姜海世回忆道:李大钊很幽默地说,“工”字下边加个“人”字,连起来就是“天”,工人阶级前途远大。全中国四万万同胞团结起来,将来要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好的中国。工人们听了都很高兴。这段回忆说明(  )
A、 李大钊建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B、 李大钊向工人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C、 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D、 李大钊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
历史上,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于(  )
A、 中共一大
B、 国民党一大
C、 西安事变
D、 重庆谈判
一则谜语的谜面是“革命声穿画肪中,诞生共党庆工农”,它的谜底应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胜利进军
C、 中共一大召开
D、 八七会议召开
下列各项对应正确的是(  )
A、 八七会议——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著名论断
B、 三湾改编——打出了“国民革命军”的旗帜
C、 秋收起义——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古田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网上搜索“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朱德毛泽东会师”、“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等关键字,出现的结果可能是(  )
A、 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B、 延安革命根据地
C、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学校要组织开展“重温红色之旅,学习长征精神”活动,以下路线中符合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的是(  )
A、 瑞金一泸定桥一赤水河一吴起镇
B、 瑞金一吴起镇一赤水河一泸定桥
C、 瑞金一赤水河一吴起镇一泸定桥
D、 瑞金一赤水河一泸定桥一吴起镇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形成的局面是(  )
A、 解放军被迫战略转移
B、 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C、 解放军进行主力决战
D、 解放军推翻反动统治
20世纪初以后,满腔爱国之情的文学艺术家们,用他们的创作为在黑暗中摸索的中国人民点燃了精神火炬。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骆驼祥子》——老舍
B、 《黄河大合唱》——冼星海
C、 《愚公移山》——齐白石
D、 《义勇军进行曲》——聂耳

综合题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办,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见证了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

(事件•报道)以下是《申报》对中国近代历史事件、现象的报道。

材料一:今日之中国已非往日可比,各省设立局厂,岁费巨款制造兵船,日异而月新。枪炮皆系新式,摧坚命中足备御侮之用,正可及锋而试,勋臣宿将身经百战叱咤生风,指挥若定,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

——《申报》1894年7月9日

材料二:英美租界银楼、酒馆、茶食等铺招牌凡有满汉字样者前惟除去“满”字,昨日起则将“满”字一律改为“新”字,如新汉酒席、新汉首饰、新汉茶食等,颇觉气象一新。

——《申报》1911年11月6日

材料三:1865﹣1895年各主要城市新办报刊统计表

上海

香港

澳门

广州

厦门

福州

汉口

天津

宁波

其他

合计

外文报刊

41

12

14

5

2

5

2

2

1

7

91

中文报刊

45

6

/

10

3

4

7

1

2

8

86

——刘文婷:《中国近代商业报刊研究》

材料四:一般人论报纸者,以为报纸之使命不外二端:一为传达正确消息,二为建立公正舆论。自表面观之,此二者如能忠诚以为,似已尽报纸之能事。殊不知一报纸之形成,尚有若干潜在之元素焉,兹分述如下:

    报纸之大众化。报纸既为社会之缩影,则报纸即为社会所有……报纸之内容既以大众为对象,故所载之消息,应以大众之利益为利益,大众之是非为是非,断不容有一毫私见存于其间。

    报纸之教育化。吾人试取报纸读之,自首页以至于终了,其间无往不含有教育之意味,若者为国内政情,若者为国际局势,若者为商业金融,若者为社会琐闻,皆一一显露于眼前……此诚现实之教育读物也。

    报纸之时代化。人类生活,故无时无刻不在推演之中,日复一日,进展永无尽期……报纸为时代之读物,自应随时代以进展,尤应领导大众以谋适应时代。

    报纸之民族化。中国为一半殖民地之国家,职司舆论之报纸,尤应具有民族化之元素。一方面固应将旧社会的遗留,予以清除,一方面尤须努力于民族独立国家完整之使命。

——摘编自赵君豪:《中国近代之报业》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