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2017届天津市五区县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日期: 2025-04-09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2016年在江西发掘的海昏侯墓已出土2万多件文物,“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研究西汉列侯政治、经济等情况价值巨大。”此评价是由于该墓( )

A、  为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B、 陪葬文物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
C、 出土文物是中国考古史上最全面的
D、 全面再现了西汉时期的社会面貌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指出,“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可用于证明这一结论的史实是( )

A、 “车同轨、书同文”得以实现
B、 出现“世胄蹑高位”的局面
C、 三省长官同为宰相
D、 废宰相,顾问人员参与谋划
在克里斯提尼当政时期,执掌雅典宣战、缔结和约等最高权力的机构是( )

A、 五百人议事会
B、 执政官
C、 十将军委员会
D、 公民大会
《十二铜表法》第三表第二条规定: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至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调整了个人财产的纠纷
C、 保护罗马所有人的私有财产
D、 维护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文艺复兴说到底是阿尔卑斯山以南的富庶世界,尤其是意大利的一场华丽而感性的时髦风潮,宗教改革则是贫穷而道德严谨的北欧世界的一场质朴而深刻的思想革命。这说明( )

A、 贫富分化影响思想解放程度
B、 形式不同导致两者成果差异
C、 地理环境决定思想解放程度
D、 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各具特色
美国1787年宪法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所规定的国家政治制度具有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 )

A、 走上近代化的道路不同
B、 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
C、 领导人的社会地位不同
D、 国际环境的影响不同
1888年,“(天)津唐(山)铁路”竣工通车,成为中国第一条货物运营铁路,也是中国第一条连接大城市的铁路。这条铁路线的建成( )

A、 旨在促进天津唐山的城市化进程
B、 成为列强扩大侵略天津的新手段
C、 直接促进了天津民族工业的产生
D、 保障天津机器制造局的煤炭供应

如图出自抗战时期重庆出版的刊物《抗建通俗画刊》。对此图全面、准确的解读应是( )

A、 “过去”的中国任人蚕食无力抗争
B、 “现在”的中国同仇敌忾抗战必胜
C、 中日两国国力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
D、 全民族的抗战定能赢得最后胜利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提出:“国民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必须是建立在价值规律基础上才能实现的。”这一理论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真正体现是( )

A、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其中在农业方面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实现集体化,但农业的产量却是非常令人失望。这说明( )

A、 一五计划严重脱离了当时苏联国情
B、 牺牲农业发展工业化的道路弊端严重
C、 农业集体化拖累了苏联的工业建设
D、 战争环境致使苏联忽视了农业生产
美国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攻击他是“本阶级的背叛者”。 这是因为罗斯福新政( )

A、 某些措施带有社会主义色彩
B、 破坏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
C、 改变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 放弃了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
英国学者霍布斯鲍姆说道:“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下列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 联邦德国是欧洲联合的主要推动者
B、 联邦德国成为北约的成员国
C、 联邦德国取得了世界政治大国地位
D、 东西德国合并实现国家统一

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洪武三十年二月会试,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等为考试官,因所录51名全系南方人,故又称南榜。会试落第的北方举人因此联名上疏,告考官刘三吾偏私南方人。明太祖朱元璋命于落第试卷中再择卷复阅,增录北方人。但经复阅后上呈的试卷文理不佳,并有犯禁忌之语。有人上告说刘三吾等人故意以陋卷进呈。朱元璋大怒并亲自策问,取录61名。因所录者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此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此后遂成定制。

——摘编自《明初南北榜案》

材料二  实际上,现代英国的官吏制度,是仿照帝制中国的官吏制度而建立的。鸦片战争时,在侵略中国的英国人心里,中国当时的制度是极为优越的,曾考虑以后英国是否也要采用。各种议论的结果,同样在英国也确立了通过考试选拔任用行政官员的制度,今天已经广泛普及。

——摘编自《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

材料三  1853年,杜威廉和他的助理,原商务部次长诺斯科特向英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常任公务员制度的构成》,在这份报告中有两条重要的内容直接促成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形成:第一,废除个人恩赐制和政党分肥制,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制;第二,行政事务分为决策类与执行类,实行两官分途而治。

——摘编自秦勃《两官分途下的西方文官制度:挑战与变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教士成为明清之际西方文化输入的首要担当者,在很大程度上是跟明末利玛窦开创的“学术传教”(或称“知识传教”)策略所奠定的。以传教士为媒介的西学东渐,其具体的传播渠道主要包括口头传授、译撰中文书籍、携入或自制西洋科学仪器等。当时的译著共成书400余种, 其中科学类占130余种。当时对欧洲科学著作的翻译盛行一时,大部分的西方科学知识通过翻译介绍到中国。

——摘编自徐海松《清初士人与西学》

材料二  康熙之后(十八世纪上半期)中西文化的联系竟为中断。雍正元年(1723年)明昭禁教,实际宣布对西方文化绝交。此后的一个世纪,是西方世界变化最大、进步极速的时代,一系列重大事件尽皆出现于此百年之间。而我们全无所知,毫无所感。此间,以英国为首的对华贸易固然仍在继续,但英人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一心想的是通过运销鸦片而多赚取中国的白银,绝不注意文化上的沟通。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的变局》

材料三  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是西学东渐的新阶段。从西学的输入而言,“政治国家与夫哲理之书满街皆是”“日日而言政治学,人人而言政治学”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统计,1901—1904 年各书社翻译的西方政治学说专著共66种,1901—1909 年各期刊杂志发表译述文章共127篇。地域从欧美到日本,各种具体法规、法制、各国政治制度的专门著作更是不胜枚举。

——摘编自杨荣《论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