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4 马说 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7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

选择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石:dàn十斗为一石)
B、 不以千里称也(称:chēn称颂)
C、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祗:zhǐ 同“只”)
D、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huò,有时)
选出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 其真无马邪  
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与例句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 既克,公问其故。
选出与“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 学时习之
B、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
C、 或置酒招之
D、 执策临之
读课文《马说》,对“一食或尽粟一石”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次吃的粮食或许要将近一石
B、 吃一顿或者要吃光一石还多的粮食
C、 一次吃掉的粮食有的要吃完一石
D、 一顿有时能吃光一石粮食

课文理解

对本文《马说》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作者强调伯乐的重要性。
C、 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
D、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前一句表示反问语气,后一句表示推测语气,揭示了问题的实质。

翻译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乙】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殆欲毙然。此其寡取易盈,好逞易穷,驽钝之材也。”帝称善,曰:“卿今议论极进。”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

    【注】①帝:宋高宗赵构,此次谈话后就封岳飞为太尉。②介:备上鞍甲。③褫(chǐ):脱去,卸下。④秣:喂食。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