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备考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27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日期: 2025-03-29 二轮复习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说法正确的是(  )
A、 周恩来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B、 “一国两制”构想的前提是“一国 ”,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 “两制”是指两种经济制度
D、 “一国两制”不适用于台湾问题的解决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在访问美国时宣布:“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  )
A、 发展了《告台湾同胞书》
B、 放弃了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
C、 明确了“九二共识”的立场
D、 标志着“一国两制”方针正式形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的两大原则是(   )
A、 公平公正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B、 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C、 人民代表大会原则和民主集中原则
D、 社会主义原则和民主集中原则
申纪兰是共和国史上惟一的一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99年3月的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她参加审议的宪法修正案的内容中有( )
A、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B、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正式把“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的会议是(   )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C、 中共十五大
D、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版块,在60年代版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A、 《共同纲领》封面
B、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
C、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这次会议的重要成果。该成果的核心内容是(    )
A、 以根本大法形式确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
B、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D、 设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这一规定表明(    )
A、 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正式结束
B、 人民政协在特殊条件下暂行人大职权
C、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新中国政权组织形式
D、 人民代表大会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1949年10月,年过七旬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黄炎培打破自己“不做官的老规矩”,欣然接受政务院副总理的任命,并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是做事,不是做官。”由此可知(    )
A、 中国民主建国会在政务院地位突出
B、 中国民主建国会逐步改变政治纲领
C、 新政权调动了民主人士的政治热情
D、 宪法赋予了民主党派合法的地位
20世纪90年代吉林省的村干部“海选”,安徽省岳西县腾云村率先把“竞选组阁”引人了村委会的选举。这些表明(  )
A、 因地制宜地开展民主选举
B、 民主监督是村民自治的保障
C、 基层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D、 农民实现了享有民主的愿望
下图为1978-2014年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 “一国两制”促进特区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B、 特区平衡推进民政建设与经济发展
C、 澳门回归实行的适度多元民主政治的结果
D、 经济发展促使澳门人民幸福感增强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这个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这个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 “统一战线”的职能是民主协商和执政为民
D、 “新胜利”包括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此后,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这主要得益于(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 国内商品资源完全实现市场配置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获得巨大成功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 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 旧的思想基础得以彻底摧毁
C、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D、 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变化
1958年8月,蒋介石听到解放军炮打金门的消息后,接连叫了三个“好”,并随即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公开拒绝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提出的“国民党从金门、马岛撤军以实现台湾海峡中立化”的要求。这表明

A、 美国企图促成国共和谈来解决台湾问题
B、 蒋介石为台湾独立找到了理由
C、 海峡两岸有强烈的战争意识
D、 蒋介石的反应体现了国共在当时台湾问题上的某种默契

材料分析题

民主法制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依赖的政府(即使它还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曾称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地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

——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

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略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革的悲剧。

——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

材料三:第一条:为了无所不用保障农村村民实行自治,由村民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维护杜志民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010年修订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