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作者UID:10360397
日期: 2024-10-05
期末考试
积累运用
阅读理解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黄昏

(英)萨基(1870—1916)

    ①诺尔曼·葛尔特茨比坐在海德公园的长凳上,背向着公园栏杆围起来的长方形草坪。这是三月初的一个傍晚,暮色苍茫,笼罩着大地,只有那微弱的月光和点点星星的亮光冲淡着昏暗的夜幕。马路和人行道都空落落的。然而,就在这若明若暗的夜色中仍有不少被人们遗忘的小人物在活动着。他们有的荡来荡去,无声无息;有的把自己点缀在长凳和木椅上,一点儿也不显眼,在昏暗中,他们的身影已经无法辨认清楚。

    ②葛尔特茨比此时心事重重,眼前的景色与他此刻的心情完全和谐。黄昏,在他看来,是失败者的时刻。经过奋斗仍不免遭到惨败的男男女女,在这日薄西山的时候纷纷出来活动。他们把失掉的好运、破灭的希望深深地掩藏起来,躲避着好奇者的寻根问底。他们寒酸的衣衫,压弯的双肩,忧郁的目光,在暮色中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起码,他们不会被人们认出来。

    ③在他身旁,坐着一位老先生。从他的神态里,可以看出他正在和社会抗衡,但是他的气概已趋衰退。坐了一会儿,老人起身离去。远去的背影慢慢消失在黑暗中。

    ④空出来的位子立刻就被一个年轻人所占据了。年轻人衣着虽然比较考究,但是他面部的神情并不比那位老人开朗。新来的人一屁股坐在长凳上,同时嘴里还狠狠地骂了一声,吐字之清楚就好像是要强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能使他称心如意。

    ⑤“看来您心情不大好啊。”葛尔特茨比说道,心里揣摸着年轻人的这番表演准是为着引起他适当的注意。

    ⑥年轻人转过身来,脸上的神情坦然得令人不能产生一点怀疑。但是葛尔特茨比反而因此一下子警觉了起来。

    ⑦“要是陷入我的困境,您的心情也好不了,”他回答说,“我干了一件有生以来最傻的事。”

    ⑧“是吗?”葛尔特茨比不动声色地问道。

    ⑨“我今天下午到的伦敦,本打算在伯克夏广场的伯塔刚尼安饭店落脚,”年轻人接着说道,“可是到了那儿我才发现,饭店在几个星期前给拆掉了。旧址上盖起了一家影剧院。出租汽车司机给我介绍了另一家旅店,远一点儿,可我只好去了。我刚给家里人写完了一封信,告诉他们我的住处,就出去买香皂了——我讨厌旅店里的香皂, 可自己又忘记准备了。我在街上溜达一会儿,在酒吧喝了杯酒,又逛了逛商店,然后转身回旅馆。就在这时候,忽然意识到,我根本没记住旅馆叫什么,更不知道它坐落在哪条街上。这多么尴尬!我在伦敦又举目无亲。当然了,我可以打电报给家里人,叫他们把地址告诉我,可是这封电报明天才能收到,而眼下我身上一个钱也没有了,我出来的时候,身上只带一先令。买了块香皂,喝了杯酒,也就花得差不多了,我兜里只剩下两便士,只怕要落得个流浪街头,无处栖身了。”

    ⑩年轻人讲完这段故事后,出现了片刻沉寂。这种沉寂是意味深长。“您大概想,我讲的这段遭遇荒诞无稽吧。”年轻人随后接着说道,语调里多少带着点委屈的口气。

    ⑪“这事也并非不可能,”葛尔特茨比像法官审理案件似的说,“记得有一次我也经历过这么一件事。那是一个外国的首都。不过那次我们一行两人。事情显得更离奇了。幸好我们还记得旅店紧靠条什么运河。一找到运河,我们就顺着它找到了。”

    ⑫“听完这段往事的叙述,”年轻人精神为之一振,“在国外,我还不会这么发愁,”他说道,“总可以找到领事馆,得到必要的帮助。可是在自己国家里,一旦陷入困境,真是束手无策。我大概得到河堤上过夜了,除非能找到个够朋友的人,他能相信这是确有此事。不管怎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您并没有认为我这段遭遇过于荒唐。”

    ⑬年轻人往这最后一句话里倾注了不少热情,就好像他有意向葛尔特茨比表示,葛尔特茨比基本上已经具备了够朋友的人的必要条件。

    ⑭“然而,”葛尔特茨比慢吞吞地说,“这段故事里的破绽就在于您拿不出那块香皂来。”

    ⑮年轻人连忙向前探身,在大衣口袋里忙乱地摸了起来。他一下子跳了起来。

    ⑯“淮把它丢了。”他怒气冲冲地嘟囔了一声。

    ⑰“一个下午就丢了家旅馆,又丢了块香皂, 这只能说明您存心粗枝大叶。”葛尔特茨比接着说道,可是年轻人没等他话音落地就走了。他顺着小路溜掉了,头昂得高高的。不过,在他那高傲的表情中,总显得有几分疲倦的样子。

    ⑱“说来怪可惜,”葛尔特茨比想道,“整个故事中只有出去买香皂这一点有说服力,然而在这细节上露了马脚。他要有一点先见之明,就应该事先准备下一块香皂, 包装和封记都要跟刚从铺子里买来的一样,那他准可以成为这一行业里出类拔萃的人。干他那一行,什么都得事先想好。要有这种能力,而且是无限的能力,才能称得上是个歪才。”

    ⑲想到这里,葛尔特茨比站了起来,准备离去。就在这时候,他惊讶地、关切地喊了一声。只见地上,在长凳边上,失落着一个椭圆形小纸包,外表和店主人精心打上封记的一样。除了是块香皂,还能是什么!准是那年轻人一屁股坐下来的时候从衣兜里掉出来的。

    ⑳说时迟,那时快,葛尔特茨比立刻顺着那暮色笼罩着的小路追了下去,焦急地寻找着穿浅色大衣的年轻人的踪影。就在他遍寻不见,已经感到无望的时候,忽然他发现要找的那个人正站在马车道的路边上。年轻人神态犹豫地站着,显然拿不定主意,是从海德公园穿过去好呢,还是直奔耐茨布里支的熙熙攘攘的人行道。当他听到葛尔特茨比呼喊他的时候,他带着几分敌意,好像准备自卫似的猛然转过身来。

    ㉑“能证明您那段遭遇的真实性的重要证人找到了,”葛尔特茨比说道,伸出手来把香皂递了过去。“一定是您坐下来的时候从大衣兜里滑出来的。您走后,我在地上发现的。我曾经对您不信任,您一定要原谅。那时一切证据都对您不利。如今,既然我听取了香皂的证词,我想我也应当服从它的判决。您如不嫌弃,我可以借给您一枚二十先令的金币……”

    ㉒年轻人连忙接过金币,放进兜里,从而解除了这个问题上的疑虑。

    ㉓“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地址,”葛尔特茨比继续说道,“您这星期哪天还钱都可以。这儿是您那块香皂。可别再丢了,它可是您的好朋友啊。”

    ㉔“幸好给你找着了。”年轻人说道。接着,几句感激不尽的话脱口而出。声音还有点呜咽。他朝着耐茨布里支方向急忙跑去。

    ㉕“这孩子真可怜,差点哭出声来,”葛尔特茨比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困境中脱身,这种慰藉降临得太突然了。这对我也是个教训,不能自作聪明,不能仅仅凭一时的情况就给一个人下判断。”

    ㉖葛尔特茨比顺着原路往回走去。经过那条长凳时一他看到一位老先生在长凳下面和四周望来望去。葛尔特茨比认出这就是刚才同他坐在一起的那位老人。

    ㉗“您丢什么东西了,先生?“他问道.

    ㉘“丢了一块香皂。”老人回答。

(选自《青年文摘》2018年第21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儿童读物是否需要分级

【新闻事件】

    2018年9月初,武汉的童先生在今年刚上小学的孩子的读物中发现了一本《恐怖童谣》,书里面有很多杀人、抛尸的细节,自己看了都疹得慌,然而孩子对此却表现得很是茫然,这让童先生很为孩子担忧,也对读物推荐机构颇有微词。

    随即,在北京某图书大厦,搜狐网记者查询到了童先生提及的图书信息。信息显示,这是一本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有书号,放置货架位置为“文学部”,不过,库存为“0”。

    “这其实是一本悬疑推理类图书,就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少儿书。”读者周女士表示,每本图书在封底上都有上架建议,其实就是简单图书分类,家长很容易甄别是不是童书,“但由于阅历所限,孩子自己买书的话,可能比较容易受‘童谣’二字误导”。

【网友声音】

    网友宰予、别样花华:这样的书可以出版吗?出版社和作者为了挣钱已经疯了……

    网友蝴蝶为谁:书籍本来就是分类的,书店也不是童书店,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孩子,家长有些小题大做,草木皆兵了……

    网友打开灯光照照暖:6月初,就有媒体曝光了从境外网站流入的“邪典视频”,孩子们熟悉的卡通形象在视频中演绎起血腥暴力色情的情节,这难道不会戕害孩子的身心健康吗?很多地方的图书市场,恐怖、惊悚题材的书籍和儿童书籍一起摆放在书店中,真让人担心呀……

【相关评论】

    “纯粹以恐怖情节来哗众取宠的恐怖、惊悚类图书的确应该严格管制,但是,对于有较高审美价值及教育意义的恐怖类作品,还是应当允许其出版,以保护文学艺术创作和未成年人阅读此类作品的权利。”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秦涛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别让“恐怖童谣”摇落了童年的芬芳》东方网5月5日)

    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部署的“护苗”行动中,截止5月底,全国共收缴非法出版物210余万件,其中非法、有害少儿出版物17万余件。(《“恐怖童谣”引发讨论:图书分级到底有无必要?》(中国新闻网6月8日)

    “身为父母,肯定不愿意孩子读太多恐怖、血腥细节的书,担心引发孩子模仿或者心理受影响。”一位家长说,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难以全面顾及孩子的读物选择问题,“除了打击非法少儿出版物外,还希望能将不适宜未成年人阅读的字样印在图书封面上,给家长、书店,也给小读者自己做个参考”。(《藏在书里的“大灰狼”》(检察日报6月12日)

    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曾推出中国首个“儿童青少年图书分级研发标准”,属于阅读分级,对提升孩子阅读能力比较有帮助,与图书分级还不太一样。

    “我们所说的图书分级,是尽量避免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提早接触到不好的内容、避免他们去模仿等,这对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必要。”

    至于具体细则,袁晓峰建议,可以按年龄划分:比如什么书14岁以下孩子可以读,什么书成年后可以读等等,“再结合书的内容确定分级方式,类似电影分级”。

    袁晓峰觉得,出版机构首先要负起应有的责任,非少儿读物要有明确标识,销售方要尊图书合理分类,按照标准严格执行,把合适的书卖给合适的读者,慢慢全社会达成共识,类似“恐怖童谣”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少(《(图书分级,迫在眉睫》未来网6月9日)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陈一天对此有不同的观点,在他看来,让书店销售人员分析判断哪一本书适合,哪一本书不适合,显然不现实。“尽管书店要承担责任,但是因为缺少‘合适’与‘不合适’的标准,很难准确判断所出售的每一本书是否都适合未成年人阅读。“其实出版条例中已有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出版物进行区别对待的含义,不过因为缺少统一的、明示的责任要求,而没有得到实际落实。”陈一天指出。

(《儿童阅读分级:你选对书了吗?》搜狐网10月17日)

写作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