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7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历史试题

日期: 2025-04-06 中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史记·商君列传》载,“集小郡、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共)三十县。”材料反映了当时(  )

A、 实行分封制
B、 建立县制        
C、 确立行省制
D、 推行郡国并行制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洛阳
C、 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 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下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一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  )

A、 推动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 加快江南地区经济开发
C、 促进北方民族大融合
D、 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统治者采取使“田舍郎”登上“天子堂”这一制度的根本作用是(  )

A、 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
B、 增加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
C、 丰富了我国考试制度的内容
D、 促进了文化教育和诗歌的发展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它是我们发现历史、解释历史的依据。下列史料所属的类别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司母戊鼎和都江堰是实物史料
B、 《史记》和《西游记》电视剧本是文献史料
C、 张学良的回忆录音是口述史料
D、 《本草纲目》和《天工开物》是文献史料
在历史学习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各项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 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虎门销烟
B、 1840年6月,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C、 1860年前后,俄国侵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里的“柳”是指(  )

A、 增强了封建统治的力量
B、 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
C、 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 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下图是中国近代前期近代化探索阶段示意图,方框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京师同文馆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民报》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所指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

A、 它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 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下图中,①所示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北伐战争的胜利
B、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创            
C、 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
D、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
1948年的最后一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 “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花飞来,……一切唯听天命而已。”蒋介石这种心态主要是因为(   )

A、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 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中取得节节胜利
C、 人民解放军和平解放了北平
D、 毛泽东和朱德下达了渡江战役的命令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伟大复兴历程中,通过“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C、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南方都市报》消息:广州2015年建成对外开放门户城市。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A、 经济特区的创办
B、 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C、 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D、 内地的开放

综合题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时说:“在实现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在这次谈话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竞割台湾去。”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台湾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在临终前写下《望大陆》:“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惟有恸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材料四:  1978—2013年海峡两岸贸易情况统计表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台港澳司网站)

 材料五:  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2016年5月20日发表“就职演说”,在两岸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态度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国台办称之为“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其政策论述的实质是降低两岸的联结与依存度,保持所谓的台湾“主体性”,两岸关系的未来仍旧无法拨云见日。可以看出,她的两岸政策目标只求稳定,不求发展,只管控风险,不增长动力,不是让两岸愈走愈近,而是让两岸愈走愈远。

                                                                ——新华社评论

从世界的被发现,到现在世界已成为一个共同的“地球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蒸汽机引起了欧洲生产的革命,……英国引领了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取得了技冠群雄、傲视全球的辉煌成果。

材料三: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文化和理念,大半时间由美国主导;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

                                            ——[美]法里德·扎卡里亚《后美国世界》

材料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年,中国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的比重从4.3%提高10.4%,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从全球排名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年均增速11%……中国平均每年进口7500亿美元的商品,相当于为贸易伙伴创造了1400万个就业岗位。”

              ——人民网《中国入世十年:改变自己影响世界》报道

材料五:  截止2015年4月15日,中国倡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增至57个。涵盖了除美国之外的主要西方国家以及除日本之外的主要东方国家。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