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9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72.0分)

如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位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A、 为现实主义文学奠定基础
B、 注重感情抒发和神韵意趣
C、 适应普通市民生活的需要
D、 用华丽辞藻描绘盛世局面
“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
B、 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
C、 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D、 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关于二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包含着对传统儒学的扬弃
B、 欧洲启蒙思想为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
C、 二者都提出了对未来社会政治制度的建构
D、 二者都体现出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爱因斯坦说自己是站在牛顿的肩上取得了科学成就。下列关于牛顿经典力学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状态下的一个特例
B、 相对论出现后,牛顿力学体系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
C、 相对论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绝对时空观
D、 相对论继承和发展了牛顿力学体系
如图中的“第二次现代化”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出现了革命性变化的最恰当解释是(   )

A、 由于第三产业的出现
B、 由于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
C、 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利用
D、 由于政府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 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
B、 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
C、 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
D、 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8.0分)

一百二十年前,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戊成变法,却昙花一现,归于失败,然戊成变法却引起了人们的持续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二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也者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杨锐者,张之洞入室弟子,岁馈千金,养之京师,而一切托之者也。”杨锐与刘光第之入军机,亦张之洞托陈宝箴荐之者也……张之洞本为新党,自恐不免,乃请杀谭、杨等六人,以求避党祸,其忍于杀帝党久矣。

——康有为《驳后党逆贼张之洞、于荫霖诬捏伪示》

材料三:

历史研究时期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主要观点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变法主张没有得到贯彻,光绪皇帝处处受到慈禧太启的制约,手中无权,如果光绪有权,变法定会成功。(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20世纪四五十年代,革命史观流行。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阶级斗争史观流行。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变法者操作艺术和采取行为的不成熟与缺乏灵活性。(摘编自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请回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