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广州市2019年高三文综历史冲刺试卷(三)

日期: 2025-04-0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秦《效律》中规定凡是出现调动或离职的官员,其在任时的钱财物资和账目要进行离任审计,在审计后进行工作交接,实行各负其责的原则。这一做法(   )
A、 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
B、 杜绝了国家权力滥用误用
C、 增强了民众监督意识
D、 有利于监督官员廉洁从政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明成祖朱棣认为,北京“山川形胜,足以控四夷,制天下”,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这一举措客观上(   )
A、 推动了国家政治统一进程
B、 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
C、 抑制了区域性商帮的形成  
D、 改变了南北经济文化格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筹建时,商人入股并不踊跃,清政府拨款20万串钱以“示信于众商”。此后,招商局还获得了清政府的大量缓付利息的借款,以及减免部分税费的优待。这反映(   )
A、 政府对民间资本的控制日渐加强
B、 “官”与“商”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C、 轮船招商局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D、 政府推动了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发展
如图为世界贸易中国家和地区所占份额示意图。它反映出(   )

A、 关贸总协定维持了世界贸易秩序的基本稳定
B、 20世纪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趋势
C、 率先进行新技术革命的国家贸易量增加
D、 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

非选择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

出处

孟春“毋覆巢,毋杀”

《礼记·月令》

“禁止伐木”“毋杀口虫”“毋鹿”“毋卵”“毋焚山林”……

西汉《四时月令诏条》(20世纪90年代敦煌考古发现)

“诸失火及非时烧田野者,笞五十”“非时……依乡法”

《唐律》

“《周礼·太宰》‘以九职任万民’……不独以农事为先务……故因地之利,任圃以树事,任牧以畜事,任衡以山事,任虞以泽事……国家承平日久,生齿日繁,凡资生养赡之源,不可不为急讲……督抚大吏身任地方,所当因地制宜,及时经理……俾地无遗利,民无余力”

《大清会典则例》乾隆诏令

——摘编自陈业新《中国环境史》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环境污染大爆发。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公害事件层出不穷;沿岸海域海洋污染、海洋生态被破坏;两种新污染源——放射性污染和有机氯化物出现,使环境污染危机向着更加复杂而多样化的方向发展。1968年,来自10个国家的30位专家在罗马成立“罗马俱乐部”,研究人类环境问题。1970年4月,美国一些环境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名流发起的一场声势空前的“地球日”运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环保运动。1972年6月联合国召开“人类环境会议”,第一次呼吁全人类要对自身的生存环境进行保护和改善,因为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到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基本上控制了污染,普遍较好地解决了国内的环境问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就世界环境与发展问题共商对策,探求协调今后环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方法,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里约峰会正式否定了工业革命以来的那种“高生产、高消费、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协调的主张成为人们的共识,“环境与发展”则成为世界环保工作的主题。

——摘编自梅雪芹《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主要国家环境污染与治理的历史考察》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