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江西省南昌市2019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日期: 2025-04-01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米谷先生取材1954年日内瓦会议,创作了如图漫画《日内瓦的喜剧——美国大使在与一位“不存在”的对象谈判》。漫画表明(   )

A、 新中国取得了对美外交的胜利
B、 印度支那问题得以和平解决
C、 新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D、 美国仍坚持敌视新中国政策
1983年1月,中共中央发布文件指出,“这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的新发展”。在此,中共中央(   )
A、 剖析了人民公社废除的背景
B、 阐明了乡镇企业开创的意义
C、 认可了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D、 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如图为公元前5世纪中叶伯里克利主持重建的雅典卫城及其周边主要建筑物的布局示意图。据此可知(   )

A、 伯里克利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控制
B、 重建工作意在抵御波斯的侵略
C、 神权的膨胀抑制了人文精神的发展
D、 雅典重视培养公民的参政意识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0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交流是世界文化进步的一个重要条件,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具有不同的特点。

材料一:商业的沟通从来就是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传统的中国出口商品,传递着东方的风物人情和社会景象。它们走进西方的日常生活,融入了欧洲的饮食、服饰文化。外销商品的定购与生产,使西方的宗教故事、神话传说传入中国民间,而且造就了一批掌握了西方绘画技艺的大师。西方的医学、商业文化也都不同程度地被中国同行所接受。……纵观古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尽管中国文化曾对西方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中国在吸收西方文化上却是浅尝辄止。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看,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基本上处于文化的表层。

——摘编自吴建雍《清前期中西贸易中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等

材料二:鉴于当时的国际形势,新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对象首先是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1955年,中国艺术团访问了法国、比利时、荷兰、意大利、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同年7月,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华演出。……1956年和1958年,中国艺术团曾经两次访问南美洲的智利、乌拉圭、巴西、阿根廷等国。……“这一段时间的对外文化交流往往扮演了非常重要的‘开路先锋’和‘外交先行官’的角色”。

——摘编自张登德《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文化交流的特点》

材料三:在当今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东亚在世界上崛起,增强了东亚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东亚发展模式的成功,使东亚地区的国家更坚定了对自身文化的信心。这种自信更促进了一种“亚洲意识”的觉醒。1996年首届亚洲儿童权利与传媒会议通过的《马尼拉宣言》指出,亚太地区的大众传媒应尊重和保护亚洲社会的传统文化,向儿童提供富有亚洲特色的节目。

——摘编自关世杰《试论二十一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