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19届九年级语文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试题

作者UID:10385933
日期: 2024-10-04
中考模拟
字词书写
句子默写
综合性学习
名著阅读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换糖

刘国芳

    孩子跟着母亲去外婆家,路有点儿远,坐了一上午的车。才到不久,孩子就听到外面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走出来,看见一个人挑着一副担子,那丁丁当当的声音,就是这个挑担子的人敲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这个人在做什么,就跟在后面。

    见孩子跟着,挑担子的人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挑担子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知道了,这是个换糖的人。孩子住在大城市里,没人换糖或者说没见过换糖的,现在听说牙膏皮也可以换糖,孩子就来劲儿了,孩子掉头就跑了回去。

    孩子出来时,手里拿着一个牙膏皮。

    随后,孩子得到很小的一块糖。

    把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津甜津甜。

    孩子吃着糖回家时,母亲很惊讶,说:“你吃的什么?”

    孩子说:“糖。”

    母亲说:“哪来的?”

    孩子说:“牙膏皮换的。”

    母亲听了,更惊讶,说:“那么脏的东西,能吃?”

    孩子的外婆也在边上,说:“那是麦芽糖,怎么不能吃?”

    第二天,孩子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孩子知道换糖的来了,又跟在后面。

    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他,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又跑回家,这回,孩子找了一块烂铁来。

    孩子又得到一小块糖,放进嘴里,孩子觉得很甜很甜。

    孩子后来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就会从家里找东西出来。好多次好多次以后,孩子就觉得家里再找不出什么东西来。没有东西换糖,孩子只能跟在后面。换糖的人见孩子跟着,就说:“拿东西来换糖。”

    换糖的人又说:“废铜烂铁、旧书旧报、牙膏皮都可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孩子说着,仍跟在后面。

    孩子的母亲,这天看见孩子跟着换糖的,便把孩子拉了回来,说:“回去,不怕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呀?”

    孩子嘟嘟嘴。

    天天都有换糖的人到村里来,孩子也天天听得到丁丁当当的声音。这天,换糖人又来了,孩子仍像以前一样,又跟着。

   换糖的人出村了,孩子仍跟着。

    换糖人见孩子还跟着,就说:“你还跟着我做什么?”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你再跟就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孩子仍笑。

    换糖人见孩子不肯走,就放下担子,敲了一小块糖给孩子。

    孩子吃着糖,不跟了。

    换糖人走了,不见了。

    孩子这时转身想回家,但忽然,又听到丁丁当当的声音从另一边传来。孩子一听到这声音就来劲儿了,寻着声音过去,跟在后面。

    换糖人看孩子跟着,也说:“拿东西来换糖。”

    孩子说:“没东西了。”

   说罢,孩子仍跟着。

    天不早了。

    孩子这时离村远了,不认识回家的路了,但跟在换糖人后面,孩子一点儿也不害怕。天黑后,换糖人发现孩子还跟在后面,换糖人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还跟在后面呀?

   孩子笑笑。

    换糖人说:“现在天黑了,你住哪儿呀?”

    孩子说:“我外婆家住邓坊村。”

    换糖人说:“十多里,你怎么回去呀?”

   孩子没回答,仍笑。

    这天,是换糖人把孩子送回村的。一到村里,孩子就认识路了,孩子跑回家去。但到家后,孩子没看到一个人,外婆还有母亲,一个人都不见。孩子就害怕了,哇一声哭了起来。

    在孩子哭着时,孩子的外婆和母亲回来了。见了孩子,她们一把搂着,带着哭腔说:“你回来了呀,我们以为换糖的把你换了糖哩。”

(选自《湛江文艺》2018年第11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脑如玉

    ①一天,苏格拉底上课时,从短袍中掏出一个苹果:“大家集中精力,嗅闻空气中的气味。”然后,他回到讲台,举着苹果问:“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几位同学回答:“我闻到了,淡淡的苹果香味!”其他同学你望望我,我看看你,都不作声。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从学生丛中走过,“请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闻空气中的味道。”回到讲台,他问:“大家闻到苹果的味道了吗?”学生们异口同声回答:“闻到了!”苏格拉底说:“非常遗憾,这是一个假苹果。”我们,其实很喜欢随大流。

    ②心理学家阿希做过一个从众实验:当参加测试的大学生走进实验室时,发现已经有五个人先坐在那里了。大学生不知道,这五个人都是托儿。阿希让大家作个判断:卡片上四条线段,哪两条一样长?线段差异明显,正常人很容易作出判断。但五个托儿故意同时说出一个错误答案。于是,一大串测试者跟着选择了错误答案。

    ③每个人都有潜在的从众心理:别人做什么我跟着做什么,我的行为就是正确的。我们常以为自己很有主见,其实恰恰相反——我们习惯依附于他人,没有自己的思想;习惯跟随别人瞎起哄,没有自己的主见;习惯人云亦云,没有判断事情真伪的能力。

    ④1895年,勒庞写了一本经典著作《乌合之众》。所谓乌合之众,就是说再聪明的人都有傻子的潜质。“一旦融入一个群体,你就会传染上他们的动作、习惯以及思维方式,做出一些荒唐可笑但毫不自知的事情。”

    ⑤《罗一笑,你给我站住》一文一刊出,我们毫不琢磨思考,立马随手转发。《罗尔有三套房产,是两家公司法人代表》一刊出,我们又纷纷调转枪头,骂得罗尔体无完肤。《罗尔说“罗尔事件”》一刊出,我们又无比同情罗尔,觉得“善良是伪装不出来的”。《对罗尔的宽容,是对好心人的犯罪》一刊出,我们又觉得罗尔可恨,“损害了本来就脆弱的社会诚信”。

    ⑥观望这两年发生的热点事件,没有一件躲得过这个铁律——听到甲方发声,我们义愤填腐;听到乙方发声,我们觉得甲方不单纯;听了丙方发声,我们又觉得甲乙都非善类。我们就这样轻易被感动、轻易被激怒、轻易被吓住、轻易被诱导……正如评论家曹林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柴静刚进央视时,老师是陈处。陈处啪地将一金烟拍到来子上。问柴静:“这是什么?”柴静回答:“烟。”“我把它放医学家面前,说请您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尼古丁含量,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人的多少倍……”“我让经济学家写三千字,他肯定会写:烟草是国家税收大户,烟草走私对经济的影响……”然后,陈处翘起腿,对柴静说:“现在,请你写三千字,你会写什么?”柴静一下惜了,不知从何入手。陈说:“你有自己看待世界的坐标系吗?”

    ⑧套用陈处的话:你有看待事物的坐标系吗?遇到一件事情,你想过这五个问题吗?

    ⑨Ⅰ这个事情有没有证据和理由支撑?Ⅱ这个理由/逻辑是否能够推出结论?Ⅲ这里面是否隐藏了某种价值观假设?Ⅳ其中的证据/事实是否能有效支撑理由?Ⅴ是否存在隐藏或模糊不利的证据/事实?

    ⑩如果你不能明确判定,那就请:Ⅰ不要轻易急于站队;Ⅱ________________;Ⅲ________________。

    ⑪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只有“守脑如玉”,才不会犯下可怕的“平庸之恶”。

    ⑫胡适先生在赠言北大哲学系毕业生文章里,曾引用一位高僧所言:“达摩东来,只是要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何为“不受人惑的人?”胡适先生说:“他不容许偏见和个人的利益,来影响他的判断和左右他的观点。他一直都是好奇的,但是他绝对不会轻易相信人。他并不仓促的下结论,也不轻易的附和他人的意见,他宁愿耽搁一段时间,一直等到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查考事实和证据后,才下结论。”胡适先生的话,更适合用于这个时代?在这个信息、思想、流言、谎话满天飞的时代,愿你我学会“守脑如玉”。

(选自2017年2月27日“中国社会学”微信公众号文章,有删改。)

诗歌鉴赏
文言文阅读
语言表达
话题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