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三颗枸杞豆》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6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选出下列加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

A、 新
B、 朝
C、为人知
D、 寡廉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选出对三幅画和三个“○”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自己总结出的人生教训和悔恨。
B、 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一生不懈追求的理想。
C、 三幅画和三个“○”是三叔一生的写照,三幅画是过程,三个“○”是结果。
D、 三幅画和三个“○”形象地告诉人们:遇难而退,将一事无成。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 上帝手扶胡须,离开了小土丘上的老头儿。
B、 这种美使上帝迷惑不解,惊慌不己。
C、 他的一双眼睛充满忧郁悲伤的神情。
D、 摇蓝里躺着个熟睡的婴儿。
读课文《三颗枸杞豆》,选出对下列词句的意义和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仔细看看,仔细看看,时间不多了!(句中“时间不多了”的意思是三叔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活在世上的时间不多了)
B、 身边的三叔忽然喊道:“太阳!”接着,两只枯瘦的手向前伸去,仿佛要捉住它似的。(这是三叔由于受癌症的折磨而产生的幻觉)
C、 我以前老是忘记去捉它,让它在我头顶上溜走了几千次,上万次,我仍没有想到要捉住它!(这几表现了三叔对以前虚度光阴,空耗生命的悔恨)
D、 但把它一捉到手,就变了,变成一个圆圆的金盘子。(这句中的“金盘子”是指辉煌的成就)
下列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   )。

A、 枸杞     一绺          摄手摄脚
B、 腻味    颓唐          鲜为人知
C、 蚱蜢     烦躁           口头禅
D、 花蕊     香蒿           半晌
说话时,重音不同,语意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下列句子中加线语意与括号的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

A、 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看一眼就罢了)
B、 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其他人就不值得你看了吗?)
C、 你为什么一直看着我?(有话就直说好了)
D、为什么一直看着我?(别人都没有这样看)
下列加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枸杞(gǒu qǐ)  蚱蜢(zhà měng)        叶(xiāo)
B、人(xiù)         手蹑脚(niè)          一(liǔ)
C、 耳(zhuì)      着(jìng)               花(ruǐ)
D、 香(hāo)        缝(xì)                为人知(xiǎn)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校门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 小张明天要去参加全国青少年计算机知识竞赛。
C、 新的班委会健全并建立了一系列班级管理制度。
D、 我们一些足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多大改善。
选出修辞手法不同其它三句的一项:(  )。

A、 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B、 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心大意了,太不了解它们了。
C、 这些画儿下面划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D、 一只大花蝴蝶冒冒失失撞在我额上,又慌慌张张飞走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白衣天使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他们动人的事迹和牺牲精神在广大人民心中传扬。
B、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C、 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好属于我们人类自己的家园——地球。
D、 那蝉声在晨光朦胧之中非常分外轻逸,似远似近,似近似远,又似有似无。

填空题

阅读理解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下午的小树林静悄悄的,各种花儿、草儿,连那些爱吵闹的小山雀,也仿佛午睡了,一点儿声息也没有。

      他果然又在里边,斜躺在一堆野草上,显出十分衰弱的样子。

      他忽然站起来,走到我的身边,大大的眼睛闪露出笑意。我眼看他走到他刚才躺过的地方,坐了下来,忽然发现脚前泥土上画满了各种各样奇怪的画儿:一(    )歪歪斜斜的塔,一(    )松松散散的书,一(    )弯弯扭扭的树。这些画儿下面画了三个圆圆的“○”,好像滚动的铁环。

       “三叔,你画的是什么?”

       “画的都是三叔。”

       “可一点儿也不像你呀?”

       “像,很像!”他凄然一笑,指着塔说,“我小时想做一个建筑师,但又讨厌建筑学上那些个复杂的公式,就放弃了。这一摞书,是我第二个理想,想当一名著作等身的作家,写了几篇稿子,寄出去被退回来了,我又灰心丧气,不干这伤脑筋的事儿了。这一棵树,是我第三个理想,想当一名生物学家,后来又觉得生命的起源、遗传和变异、蛋白质的人工合成等问题竟是那么复杂和渺茫,我又颓唐了。第四个理想还没有建立,命运忽然对我说:‘算了吧,你该回老家了!’”

       “那些铁环是什么意思?”我悲伤地问。

       “这是我一生的成绩:三个○。”

       “那老师一定会批评你了。”

       “没有老师来批评我的。”他微微一笑,又说,“只有这些树叶、小草,还有那朵紫豆角花,好像在批评我,说我以前太粗大意了,太不了解他们了。”

      我沉默了,抬头望他,不知为什么,他眼睛里滴下几滴泪水。

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剥  豆

      我与儿子相对坐着剥豌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地离位;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推。

      看他碗里粒粒可数的豆,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可这不公平,我盆里已不少了,你才刚开始。”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在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我才能试出自己的速度。”

      一些喜悦悄悄在我心里散开。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皆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使他以后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如是想,手不知不觉就慢了下来,借拾豆的机会稍停一下。

       “在外面竞争是靠实力。谁会让你?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分明快了。小儿手不停,眼却时时在两个容器中睃。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学校的考试名次,够他累的了……剥豆的动作不觉中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节奏自然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光。一盒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肯定输了,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新拿来了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满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出了,像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我就是输。”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认真和我争。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清澈的笑容。

      细想起来,自己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多余了。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