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3-28 中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 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 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 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人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 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右图这本书最早刊行于1828年,它的问世标志着(  )

A、 空想社会主义诞生
B、 马克思主义诞生
C、 列宁主义诞生
D、 斯大林模式形成
人类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科学进步的推动。在19世纪60年代,欧洲基督教神权统治的根基遭到沉重打击。这一打击主要来自于(  )

A、 伏尔泰的启蒙思想
B、 达尔文的进化论
C、 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二战后日本和西欧经济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其共同原因不包括(  )

A、 美国的援助
B、 科技革命的推动
C、 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D、 区域的联合

非选择题

   2017年6月10日是我国第12个文化遗产日。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举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思想之美】材料一: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科技之美】材料二: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品德之美】材料三:一位阿拉伯商人记述:两宋时期,信用券被广泛应用……中国商人把钱借给别人时会写下借条……他们主张以信接物,以义为利,市不二价,童史无欺,不卖假货,不赚黑钱,不会乘人之危而牟利。

——摘编自《新全球史》

【艺术之美】材料四:

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

  始终坚持同一个梦想,走出了一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制度建设篇】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经济发展篇】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 1

1 .5

0. 7

71 .8 

6 .9

1956年

32.2

53.4

7.3

7. 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思想引领篇】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社的“现实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里说过:“你向后看得越远,就能向前看得更远。”战争让我们居安思危,铭记历史,面向未来:

【夹缝中求生存】

材料一:(一战)在许多难以预料的方面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一战期间,有大量华工在欧洲与协约国并肩战千……他们的血汗、牺牲和生命为中国外交官在巴黎和会上争取国际承认、为中国登上世界舞台和实现国际化提供了重要凭借……并且在战后和平会议上参与世界新秩序的创建…1919年的中国与1912年的中国有着天壤之别……

                                  —徐国琦《中国与大战:寻求新的国家认同和国际化》

【抗战中谋发展】

材料二: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东北民谣

材料三:(中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国成为世界四强之一的大国,中华民族开始了近百年来的伟大复兴。

                                                                                               —藏运枯《2 0世纪的中国与世界》

【崛起中促和平】

材料四: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杭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