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课《春》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12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知识积累

选择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 应(hè)       黄(yùn)  清(chéng) 烟(báo)
B、蓄(zhù)    酿(yùn)   飞(shù)  芊(qiān)
C、发(bèng)     南(jǐ)   落(zháo)    沿(sù)
D、起来(zhǎng)   主(zǎi)   色(dài)   边(xiāng)
选出书写无误的一组词(    )
A、 轻飞曼舞  精神抖擞  细滋漫长  素锦
B、 闲情逸致  春花秋实  轻歌曼舞  烘托
C、 气势磅礴  芊芊细草  歌声嘹亮  披蓑
D、 素湍绿潭  花枝招展  一年之季在于春  戴笠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考古学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B、 这里,昔日开阔的湖面大部分已被填平,变成了宅基地,剩下的小部分也在以10%的速度每年缩减着,令人痛心。
C、 这篇文章详细地介绍了传统相声所用的押韵、谐音、摹声等方面的的语音技巧和表达效果,内容丰富,饶有趣味。
D、 随着科技的发展,一种新型手机已经问世,它使用了太阳能电池,具有指纹识别功能,能耗较低,有光即可充电。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是(    )
A、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B、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C、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D、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结合句意,下面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朗润:明朗,润泽。
B、 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烘托:这里是衬托的意思。
C、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欣欣然:草木茂盛的、充满生机的样子。
D、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繁花:密密地开着的花。
下面句子朗读的停顿和重音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望着,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
B、望着,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望着,/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D、盼望着,盼望着,东风/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在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 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
C、 远望榆叶梅,简直像朵朵红云,飘在花园的背景上。
D、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对《春》结尾的三个比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个比喻是表现春天是生命的开始,一切都是新的,给人以希望。
B、 第二个比喻是描写春天给人带来美的想象力。
C、 第三个比喻是强调春天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
D、 这三个比喻生动地揭示了春天的个性——“新”、“美”、“力”,热情洋溢地赞美了春天,抒发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与热烈的追求。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着。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这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 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 领着我们上前去。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春满燕园

季羡林

     燕园花事渐衰。桃花、杏花早已开谢。一度繁花满枝的榆叶梅现在已经长出了绿油油的叶子。连几天前:还开得像一团锦绣一样的西府海棠也已落英缤纷,残红满地了。丁香虽然还在盛开,灿烂满园,香飘十里,但已显出疲惫的样子。北京的《春》天本来就是短的,“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看来春天就要归去了。   

     但是人们心头的春天却方在繁荣滋长。这个春天,同在大自然里一样,也是万紫千红、风光旖旎的。但它却比大自然里的春天更美、更可爱、更真实、更持久。郑板桥有两句诗:“闭门只是栽兰竹,留得春光过四时。”我们不栽兰,不种竹;我们就把春天栽种在心中,它不但能过今年的四时,而且能过明年、后年不知道多少年的四时,它要常驻在我们心中,成为永恒的春天了。    

     昨天晚上,我走过校园,四周一片寂静,只有远处的蝉鸣划破深夜的沉寂。黑暗仿佛凝结了起来,能摸得着,捉得住。我走着走着,蓦地看到远处有了灯光,是从一些宿舍的窗子里流出来的。我心里一愣,我的眼睛仿佛有了佛经上做天眼通的那种神力,透过墙壁,就看了进去,我看到一位年老的教师在那里伏案苦读。他仿佛正在写文章,想把几十年的研究心得写下来,丰富我们文化知识的宝库。他又仿佛是在备课,想把第二天要讲的东西整理得更深刻、更生动,让青年学生获得更多的滋养。他也可能是在看青年教师的论文,想给他们提些意见,共同切磋琢磨。他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抬头微笑。对他说来,这时候,除了他自己和眼前的工作以外,宇宙万物都似乎不再存在。他完完全全陶醉于自己的工作中了。   

     今天早晨,我又走过校园。这时候,晨光初露,晓风未起。浓绿的松柏,淡绿的杨柳,大叶的杨树,小叶的槐树,成行并列,相映成趣。未名湖绿水满盈,不见一条皱纹,宛如一面明镜。还见不到多少人走路,但从绿草湖畔,丁香丛中,杨柳树下,土山高尖却传来一阵阵朗诵外语的声音。倾耳细听,俄语、英语、阿拉伯语等等,依稀可辨。在很多地方,我只是闻声而不见人。但是仅仅从声音里也可以听出那种如饥似渴迫切吸收知识学习技巧的炽热心情。这一群男女大孩子仿佛想把知识像清晨的空气和芬芳的花香那样一口气吸了下去。我走进大图书馆,又看到一群男女青年挤坐在里面,低头做数学或物理化学的习题,也都是全神贯注,鸦雀无声。   

     我很自然地把昨天夜里的情景同眼前的情景联系了起来。年老的一代是那样,年轻的一代又是这样,还能有比这更动人的情景吗?我心里焕然充满了汲不出的喜悦。我仿佛看到天又回到园中:繁花满枝,一片锦绣。不但已经开过的桃树和杏树又开出了粉红色的花朵,连根本不开花的榆树和杨柳也是满树红花。未名湖中长出了车轮般的莲花。正在开花的藤萝颜色更显得格外鲜艳,丁香也是精神抖擞,一点也不显得疲惫。总之是万紫千红,春色满园。  

     这难道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幻象吗?不是的。这是我心中那个春天的反映。我相信,住在这个园子里的绝大多数的教师和同学心中都有这样一个春天,眼前也都看到这样一个春天。这个春天是不怕时间的。即使到了金风送爽,霜林染醉的时候,到了大雪漫天,一片琼瑶的时候,它也会永留心中,永留园内,它是一个永恒的春天。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