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生物试卷库

2017年高考生物真题试卷(海南卷)(正式版)

日期: 2025-04-04 高考真卷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有关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与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
B、 数量相同的5种氨基酸可以组成不同的多肽链
C、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D、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下列关于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有核糖体
B、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C、 拟核区中含有环状的DNA分子
D、 蓝藻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
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固醇在动物体内可转化成性激素
B、 C,H,O,P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元素
C、 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
D、 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脂运输
无机盐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蔬菜中的草酸不利于机体对食物中钙的吸收
B、 缺铁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C、 和ATP一样,KH2PO4也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D、 植物秸秆燃烧产生的灰烬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盐
关于生物体内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
B、 人体大脑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脂肪的有氧氧化
C、 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的过程是需要能量的过程
D、 硝化细菌主要从硝酸还原成氨的过程中获取能量
将生长状态一致的某种植物幼苗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移入适宜的营养液中在光下培养,并给甲组的营养液适时通入空气,乙组不进行通气处理.一定时间后测得甲组的根对a离子的吸收速率远大于乙组的.关于这一实验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给营养液通入空气有利于该植物的生长
B、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属于自由扩散
C、 根细胞对a离子的吸收过程有能量的消耗
D、 根细胞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对a离子的吸收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分生组织细胞的呼吸速率通常比成熟组织细胞的小
B、 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 , 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
C、 适当降低氧浓度可降低果实的有氧呼吸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D、 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时,吸收O2与释放CO2的摩尔数不同
为研究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某同学将某植物的叶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甲物质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叶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是具有液泡的活细胞
B、 细胞内甲物质的浓度高于细胞外甲物质的浓度
C、 细胞液中的H2O可以经扩散进入甲物质溶液中
D、 甲物质和H2O能自由通过该叶表皮细胞的细胞壁
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离体叶绿体在自然光下能将水分解产生氧气
B、 若将叶绿体置于红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C、 若将叶绿体置于蓝紫光下,则不会有氧气产生
D、 水在叶绿体中分解产生氧气需要ATP提供能量
甲状腺激素会对机体的代谢产生影响.若给实验小鼠每日注射适量甲状腺激素,连续注射多日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 机体产热增加
B、 体重快速增加
C、 进食量明显增加
D、 放入密闭室中更易窒息死亡
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
B、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C、 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
D、 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
当外界温度高于动物体温时,下列不利于动物散热的是(  )

A、 马出汗
B、 猴子在水里玩耍
C、 犬伸出舌加速喘息
D、 牛排尿量减少
下列关于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小脑损伤可导致身体平衡失调
B、 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C、 大脑皮层具有躯体感觉区和运动区
D、 下丘脑参与神经调节而不参与体液调节
下列关于哺乳动物胰脏(胰)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能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 既有内分泌作用也有外分泌作用
C、 胰腺细胞分泌的酶直接进入血液中
D、 胰岛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进入血液循环
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

A、 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
B、 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
C、 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
D、 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
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

A、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
B、 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C、 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
D、 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
遗传学上的平衡种群是指在理想状态下,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都不再改变的大种群.某哺乳动物的平衡种群中,栗色毛和黑色毛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对黑色个体交配,每对的子代均为黑色,则说明黑色为显性
B、 观察该种群,若新生的栗色个体多于黑色个体,则说明栗色为显性
C、 若该种群栗色与黑色个体的数目相等,则说明显隐性基因频率不等
D、 选择1对栗色个体交配,若子代全部表现为栗色,则说明栗色为隐性
下列关于真核生物遗传物质和性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始终等于DNA的数目
B、 有丝分裂有利于保持亲代细胞和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
C、 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等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
D、 生物体中,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一种性状由一个基因决定
DNA分子的稳定性与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数目有关.下列关于生物体内DNA分子中(A+T)/(G+C)与(A+C)/(G+T)两个比值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基序列不同的双链DNA分子,后一比值不同
B、 前一个比值越大,双链DNA分子的稳定性越高
C、 当两个比值相同时,可判断这个DNA分子是双链
D、 经半保留复制得到的DNA分子,后一比值等于1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有两种相应的密码子
B、 HIV的遗传物质可以作为合成DNA的模板
C、 真核生物基因表达的过程即是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D、 一个基因的两条DNA链可转录出两条相同的RNA

非选择题:共50分.第26~29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0、31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