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岳麓版历史高二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同步练习

作者UID:5528425
日期: 2024-12-25
同步测试
选择题。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都察院,都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梁启超全集》

材料二 史称“公车上书”的这件事,大多是根据康(有为)自己的《公车上书记》一文为本的。考证当时皇上以及都察院全天的工作流水账,证明5月2日那天肯定没有出现过一千三百名公车到都察院游行示威并且被拒的事情。当时先是大批现职官员从4月14日就开始接连上奏,4月30日起,都察院每天都有大批举人上书,到5月8日才结束,上书总量31件,签名者1 555人,其中梁启超领衔广东举人80人上书,只是诸多上书中的一件。

                                                                                                                                                                                  ——姜鸣《天公不语对枯棋》

请回答:

戊戌变法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特定的背景下兴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运动,整顿吏治是其突出的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曾指出:清朝“握枢密之任者,惟军机处数人。此外,则诸部只见纸册,千官皆同闲人”……“以级尊卑任官”,以“族任官”。即扬满抑汉的中央政府“官缺制”和地方各级官员的“捐纳制”。致使大批德才皆无之人为官一世,“国未尝资其少益也,而害若丘山”。

                                                       ——《康南海官制议》

材料二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陈夔龙《梦蕉亭杂记》

材料三 著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会同妥速议奏,所有翰林院编检、各部院司员、大门侍卫、候补候选道府州县以下官、大员子弟、八旗世职、各省武职后裔,其愿入学堂者,均准入学肄业,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

材料四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请回答: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变前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政治权力关系存在着两种制度:其一是事后报告制度……每日将当日重要折件及简要相关谕旨上报慈禧太后,其中个别折件光绪帝对慈禧太后有所隐瞒……其二是事前请示制度……主要是在光绪帝面见慈禧太后时,须将重大政治决策和高级官员任免,先行请示慈禧太后,但也有例外,如任命军机四章京,对此慈禧太后事后虽为不平,但无法推翻光绪帝的“擅自”决定。

                                                                                                                                                                    ——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

材料二 慈禧曾表示,“变法乃素志……苟可以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

                                                                                                                                                                    ——苏继祖《戊戌朝变记》

材料三 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以此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中国近代现代史》

材料四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请回答:

戊戌变法虽然过去100余年了,但其流风余韵至今犹存。如果把中国现代化道路比作一条环环相扣的漫长链条,那么,戊戌变法就是其始端不远处的重要一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祖宗崇拜将祖先、祖制圣化,使任何改革都非常困难,……在近代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

——雷颐《维新的挫顿》

材料二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材料三  这场变法引起了满清权贵保守派的政治反动。一批更为昏庸、眼界更狭隘的“原教旨”保守派……注定成为清王朝残存的权威合法性资源的巨大消耗者。另一方面,戊戌变法的失败,使相当一批现代化知识精英,由于对体制内的变革失望,而开始走向体制外的革命。

——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请回答: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