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①资产阶级、新贵族与教权的矛盾 ②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③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
①革除内部弊端,停止出售赎罪券 ②惩治贪污腐败③召开宗教会议,宣布所有的新教都是“异端” ④为争取民众,取缔了宗教裁判所的活动
①都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②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都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④都有利于王权的专制统治,加强了中央集权
①从原因上看,都深受文艺复兴运动和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②都反对罗马教皇权威 ③都主张《圣经》是信仰的根据 ④改革的领导者都是国王(或君主)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建立新的教会组织 ④创立的加尔文派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尽管有各种内部战争)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同闹分裂的希腊正教徒和伊斯兰教的国家相对抗。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它自己的教阶制。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材料二 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及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余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材料二
肥胖的僧侣 路德焚毁教皇令 烧死“异端”
图一 图二 图三
材料一 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
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
材料一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二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材料一 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人凭自己的意志无法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与交往,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
材料二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必定贫穷苦难。
材料三 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恩格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