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历史9月摸底考试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5-01-01
月考试卷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25题25分,第26题12分,第27题~第29题为选做题,每题15分,共计52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18世纪的欧洲,酒馆成为最初的公共领域。酒馆是模仿贵族的社交方式而来的,同时也保持了平民化的特征,为市民敞开了更广阔的公共交往空间。许多雇主可以在酒馆雇到工人。莎士比亚经常来酒馆边喝酒边写剧本,他的很多剧目也是首先在酒馆上演并传播的。英国历史上著名的辉格党企图推翻查理二世的阴谋就是在一家酒馆里策划的,酒馆在17世纪末18世纪早期已经成为英国正在出现的政党体系不可或缺的部分……酒馆里资产阶级对政治事务的讨论和批评在范围更广的公众中得到传播,使公众可以对国家及其事务进行监督,每个人都认为他和一切公共事物有着利害关系,有权形成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公共领域成为宪政的基础。

——摘编自《十八世纪英国城市公共性研究》等

材料二:明清以后,四川茶馆遍及城乡。晚清至民国,茶馆成为成都最重要的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设施。茶馆是人们消闲、打盹儿的自由天地和评书、杂耍的表演场所,也是说买卖的民间交易所,还是讲道理、断公道的民间公堂。人们在场馆谈论时政传播消息以及摆龙门阵,不分生人、熟人,不管是体面官绅,还是下里巴人,萍水相逢,围坐闲谈。民国三十几年,社会不稳,茶馆忌谈政治,墙上往往贴有“莫谈国事”的警语。1950年后,由于经济和社会结构的根本变化,以及新的意识形态的确立,再加上政府通过登记、税收、规章等方式加以限制,成都茶馆逐渐衰落。

——摘编自贾玉英《成都茶馆经济与茶馆文化述评》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张公权(1889年—1979年),江苏嘉定人,被称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1903年入上海江南制造局方言馆习法文,1906年赴日学习金融,回国后在上海发起组织立宪团体国民协会及民主党。经梁启超推荐,张公权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1916年,他主导了对国务总理段祺瑞的银行停兑令的抵制,维护中国银行业的信用,使中国金融组织免受外资银行控制,也使北洋政府镇压民主革命的筹饷阴谋破产。翌年,任中国银行总行副总裁,修订了《中国银行则例》,明确两点:第一,各地分行发行钞票应维持相当的独立;第二,国家统一难望一时步入正轨,中行业务对象应由政府转移于工商业,尽量为商人和工业服务。久乱思治,他拒绝为军阀混战的各派系贷款,而对南方的国民党抱有好感。1926年,中国银行的南方分行先后几次汇款,作为北伐军兑换之用。1930年,他创办了《中行月刊》,并发表文章强调办银行的经验主要在于“信用”和“服务”。1935年,受蒋介石、宋子文的排挤,被迫离开中国银行,后任铁道部长、交通部长,期间他积极推动铁路事业的发展,在1937年至1942年,他领导完成新建铁路达1000英里。抗战胜利后,虽历任中央银行总裁等职,但终于1948年5月辞职。

——摘编自傅国涌《民国商人:1912—1949》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