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2016-2017学年山西省太原市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日期: 2025-03-28 期中考试 来源:出卷网

选择题

在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上,与①、②、③处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A、 ①建立隋朝②统一全国③开通运河
B、 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 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 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统一全国
隋炀帝统治晚年,国内普遍出现“虽有田畴,贫弱不能自耕”、“耕稼失时,田畴多荒”的严重情况。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    )

A、 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导致农村劳动力锐减
B、 农民不能按时令耕种,导致田地荒芜
C、 科举考试吸引了大批读书人,劳动力减少
D、 瘟疫等自然灾害流行,造成人口锐减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名家辈出。下列叙述符合白居易诗作特点的是(    )

A、 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
B、 平易近人,揭示统治者腐化和人民疾苦
C、 淳朴厚重,反映了战乱纷争和政治腐败
D、 风格奔放,吸收周边民族的艺术精华

下图的“陈桥驿”位于今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作为历史遗迹,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这主要是因为(    )

A、 唐太宗在此发动“玄武门之变”
B、 隋唐大运河经过的中心地区
C、 赵匡胤在此发动兵变当上皇帝
D、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地方

下图是《五代十国形势图》,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表述正确的是(    )

A、 五代是黄河流域并存的政权
B、 十国中没有相继建立的政权
C、 五代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D、 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 12世纪时,蒙古草原分布着许多部落,各部落之间互相仇杀
B、 宋朝时,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C、 唐朝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D、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综合题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末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三:1206年,铁木真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此后,他建立了军事、行政和生产相结合的制度,把蒙古人按编制组织起来,平时生产,战时出征;还建立司法机构,创制蒙古文字。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材料二,三均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