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9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日期: 2025-04-01 同步测试 来源:出卷网

基础达标

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确(zuó)    菜(qí)    斑(máo)   谷(bǐ)
B、 蝉(tuì)    锡(pó)    一(lǚ)       风(mǐ)
C、 嗫(rú)     胆(qiè)   破(cèng)   干(zuàn)
D、 高(qíng)   测(pǒ)   傥(tì)      枸(q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星期天上午,我随妈妈来到农贸市场,这里人声鼎沸, 热闹非常。
B、 浙江千岛湖里,沉没了一座古城,那里有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
C、 她的歌声是那样的清脆悦耳,她的舞姿是那样的轻柔飘逸,这样美妙的艺术享受,真令人不堪设想
D、 “何必灰心丧气呢?”他劝小明道,“你只不过偶尔失手,没有在双杠上翻过去,还可以再来一次嘛。”
选出对下面语句中划线词语理解较为恰当的一项是(    )

“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A、 “似乎”表示不确定的意思,“确凿”表示毫无疑问,二者连用造成前后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才好。
B、 “似乎”和“确凿”是矛盾的,用在这里表示内容是虚构的。
C、 “似乎”和“确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这里作者把“似乎”放在“确凿”前边,实际上是表示对“确凿”的内容不能肯定,为的是在表达上委婉一些,好留有余地。
D、 “似乎”和“确凿”表面上看是矛盾的,但实际上并不矛盾。用“似乎”是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了”,印象模糊,所以用不肯定的语气;用“确凿”是因为“我”对儿时在百草园中的有趣生活至今都记忆犹新,所以用肯定的语气。
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极想走过去帮他叫一声:“同志”,可最后还是忍住了。
B、 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C、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覆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D、 托父亲给我捎回一件临别的赠礼——三颗红色枸杞豆。
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排比)
B、 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比喻)
C、 油蛉在这里低唱。(拟人)
D、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比喻)
对“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一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为了吓唬孩子,造成孩子的迷信和恐惧。
B、 说明世间有一种恶人,专会装扮善良的面貌骗人害人,必须小心提防。
C、 为了批判封建迷信对孩子的毒害。
D、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 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 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 “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蜡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综合题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又到麦浪翻滚时

                                                                                                                      周霞

    ①蜗居小城,终日上班下班,做饭吃饭,庸庸常常,忙忙碌碌。傍晚,出去散步,信步走远了些,不知不觉就远离了车马人喧,走上了一条土路。走着走着,田野里就有一阵阵植物的气息飘荡过来,那是[甲]麦子的昧道。暮色里,一片金黄的暖色蓦然吸引了我。只不过是一小片麦地,却在一瞬间让我的记忆弥漫开来,一直弥漫到老家那翻滚着的无边麦浪里。

    ②我的老家在鲁西北平原。每到这个时节,一望无垠的金色麦浪随风起伏,煞是壮观,乡亲们的脸上也荡漾起富足的笑意。然而,我小时候,抢收麦子却是很辛苦的活儿,早了不好,晚了麦粒就容易掉进地里。那时收割没有机械化,完全要用镰刀一把一把割下来,再一捆捆系紧,运回场院,翻晒碾压,或用脱粒机脱出麦粒,再晒干贮藏。不管天多热,不管人多累,都要马不停蹄地劳作,就担心会遇到雷雨天气。

    ③小时候,麦子成熟前,我们总爱搓麦粒吃。我会先找几颗大麦粒,揉碎在手心,两手相对,槎来搓去,于是一种幸福和喜悦的味道就从手里慢慢弥散开来。搓好了,就张开两手,轻轻一吹,那些皮儿就四散开去,往嘴里一捂,清淡的麦香就从舌尖传递到全身,于是,满心就都是[乙]麦子的味道。等麦收结束了,我们小孩子就挎上小篮子,到麦地里拾麦穗。拾得多了,父亲会夸我,母亲会把麦穗晒起来,搓成粒,然后用麦子换挂面。母亲做的挂面汤,只是滴几滴香油,倒点香醋,就很好喝。

    ④印象最深的是在一个月光皎洁的晚上,我们全家收割麦子,虽然天色暗了些,也有露水,但不用受曝晒之苦。那时的我还不懂稼穑的辛苦,休息时,还有闲情望望皓月,和家人不停地说笑着,觉得是一种乐事。割麦子时,要是谁被落下了太远,前面的人就会接趟子。这样,有人帮忙,割得慢的人也就有了信心,等到都割完长长的一垄,全家人再齐头并进。累了,就直起腰,抹抹汗,甩甩手,再埋头继续干。天气再热也要穿长袖衣裳,不然,尖尖的麦芒会扎得生疼。脚上穿着母亲在灯下一针一线纳的千层底,倒是不再怕麦茬刺破脚。

    ⑤麦收时节是一年里很累人的时候,又没有工夫去集市买东西,父母总是提前把鸡蛋腌制好,偶尔也会拿出春天里储存的香椿芽。当疲惫地回到家,大家就齐动手,烧火,擀面条,切菜。天热,面条煮好后,要放进刚挑来的井水里浸泡一下,再捞出,这样吃起来才过瘾。这个时节的菜,只有黄瓜、西红柿和菜豆,反正地里长什么就吃什么,吃饱了,好好睡个午觉,再切开一个大西瓜,美美地吃一顿,舒坦极了。太阳稍稍收威,就又起身下地了,麦收不等人呢。

    ⑥麦收时节,大人们总是让自家的娃们去帮老师割麦子。于是,我和伙伴们就组织起来,在麦田里穿梭。师生你追我赶,割得快的学生会善意地取笑一下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老师。不到半天时间,几亩地就割完了。今年春节,和儿时的伙伴通电话,说起当年每到开镰时麦地里弥散着的[丙]麦子的味道,觉得是那样美好。是呀,那时真好,那时的麦子好,那时的空气也好,那时的师生关系也和谐自然。偶尔的田间劳作,给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⑦那时的感情是那么纯朴,那么温馨,亲切而悠远,令我至今难忘。于是,我拨通了老家的电话,想从乡音里捕捉[丁]麦子的味道。(有删改)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