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11-14
中考真卷
积累与运用
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了个题。

       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出南昌名族,行九。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十八归先府君。时府君年四十馀,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

       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之,听而后止。

       先府君在客邸,督铨学甚急,稍怠,即怒而弃之,数日不及一言;吾母垂涕扑之,令跪读至熟乃已,未尝倦也。铨故不能荒于嬉,而母教由是益以严。

                                                                                                                                                                                 选自(将士铨《忠雅堂集》)

      【注释】①归:古代女子出嫁叫“归”,②先府君:指作者已逝去的父亲。③囊箧萧然:这里是“钱物都用空了”的意思。 ④铨:作者将世铨自称。 ⑤愁蹙状:愁眉苦脸的样子。⑥戚党:亲戚和乡党。 ⑦吟哦声:读书的声调。  ⑧少痊:病体略微好转些。   ⑨扑之:责打我。(铨自指)

说明文阅读

民以“食”为天

俞水生

       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喜悦,讲究色、香、味、行俱佳。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②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候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③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南方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北方气候相对干冷,多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④与风俗的主食相对,故称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反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练习。譬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祛湿;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把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⑤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饪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我们在品尝菜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讲不清楚了。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美妙。这种美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玉熙坊“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说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⑥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适于食”的观念。从古至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活动。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即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气氛。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

       ⑦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了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了健康、长寿而吃了。

议论文阅读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的确是人声的最高的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 ,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真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的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治国理政思路,“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制定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试试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金榜题名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的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优”,自然能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有勇气和智慧破除陈腐的旧规矩,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记叙文阅读

拴在琴凳上的十年

       ①我生长在大西北沙漠边缘的油田小镇,妈妈做出“一定要让女儿学琴”这个决定的那年,我才4岁半,坐在小课桌前,脚还踩不到地面。妈妈和爸爸月工资加在一起也就两三百元。家里的存款有两三千,而一架钢琴怎么说也要近万元。

       ②钢琴被搬回家时的场景我还记得。当时是春夏之交,爸爸和他的七八个年轻的朋友把一个巨大的、沉重的、被严严实实包裹的大家具抬上三楼。小小的家里围了很多人,包裹被层层打开,黑色的钢琴漆在阳光下明晃晃的。

       ③妈妈像是在对着全世界宣布:“贝贝,这是你5岁的生日礼物。你以后要好好学,听见没?”

       ④“恩!”我怯弱的回答。

       ⑤后来我明白,永远不要轻易答应自己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可是,即便当时明白又如何,我没有选择的权利。

       ⑥随着钢琴被搬进家门的是一些铁律:所有的作业必须在下午放学前完成,每晚七点到九点固定练琴两个小时中途只能上一次厕所,喝一次水……

       ⑦钢琴进门到我初中毕业,妈妈每晚会坐在钢琴的旁边,从开始的音阶,到每一首曲子的每一个音阶和节拍,全程监督,几乎全年无休,在重大考试和比赛前,练琴时间会尽可能延长。

       ⑧“找个好老师,这太重要了!”身为高中老师的妈妈,从来就对此坚信不疑。可是小镇上会弹钢琴的成年人几乎没有,只能去银川。从小镇到银川单程近四个小时,道路坑坑洼洼,路两边是连天的戈壁,沿途几十里路程不见人烟。晴天,尘土翻滚;雨天,泥泞不堪。

       ⑨银川的钢琴课一周一次,周日凌晨,瘦小的妈妈常把我驮在背上追赶去市里的公交车。遇到沙尘暴的时候,妈妈侧身护着我,母女俩紧紧相拥,像风中的两片树叶,飘摇在行进的路上。有时为了省钱,妈妈只买一个座位,客满的时候她就一路抱着我。中午将近12点到位于银川南门的老汽车站,下车后坐3块钱的人力三轮车到文化街的歌舞团大院,下午4点原路返回,晚上到家时早已天黑。在路上耗去近八个小时,只为学一个小时的“专业课”。

       ⑩北方的冬天,滴水成冰,常常开始上课了,我的手指仍像冻坏的胡萝卜。连钢琴老师都有些不忍,倒杯热水让这对从寒风里来的母女先暖一暖。夏天好闷,母女俩昏昏沉沉地挤在公交车上,我满身都起了痱子。

       ⑪每当拉着妈妈的手走在银川宽阔的马路上,我总是什么都想要,但是到头来也什么都没买。妈妈的理由不容置疑:“学费一次50块,还有吃饭、来回车费,我们要把成本控制在一次100块以内。”只有和钢琴相关的,妈妈才会额外通融。

       ⑫伴随琴声的欢笑声寥寥无几,似乎这件“高贵”的兴趣爱好无法让任何一个人从中获得“轻松”与“喜悦”。因为学琴的成本太高了,练琴就需要加倍努力。常常伴随的,是抽泣声和严厉的训斥声,被撕过琴谱,被打红过手,似乎还有几次被拉下琴凳……

       ⑬每次回想拴在琴凳上的十年,心酸和痛苦滋满全部的记忆。后来经历了很多事情后,我才明白哪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轻松获得的呢?

       ⑭十年,周而复始,一直到我考完业余十级。忽然有一天,钢琴老师在妈妈数次征询意见之后,明确的说:“这孩子不适合搞钢琴专业!”

       ⑮我的手太小,即便付出比正常孩子多达数倍的努力,同样的曲子我依旧弹得非常吃力。这是我的“硬伤”。妈妈一直忽略了这一点,最终我偏离了她的规划——上音乐学院附中、考上北京或者上海音乐学院的钢琴表演系。我在妈妈的失望中“仓皇”地读了高中。我终于如释重负,好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⑯后来,每当有人问我“你喜欢弹琴吗?”“喜欢”这个答案就只是说给你妈妈听的。

       ⑰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很多你认为无法化解的东西,岁月却把它轻易地化解了。在我意识不到的某一年的某一刻,我忽然和以前的生活和解了——“妈妈,学校的钢琴比赛,我进复赛啦!”“妈妈,我在教会当了司琴。有人在教堂结婚,我弹了《婚礼进行曲》!” ……

       ⑱我无比感激童年的每一首钢琴曲——这些乐曲和我在往后学习文学、艺术、历史等彼此影响和融通;感激童年无数枯燥乏味的练习,让所有的技巧成为我的肢体和记忆不可磨灭的一部分……

       ⑲我数次想对妈妈说:这么多年过去,我明白,自己最终收获的,远比曾经付出的多。您虽然是一位“虎妈”,但我却要感谢您,是您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⑳话刚到嘴边,我就哽咽了。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