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题

作者UID:7693066
日期: 2024-06-24
期末考试
单选题
新添加的题型
科普文阅读:众所周知,抗生素是人们对抗细菌的有力武器。但因为这些武器被滥用,许多细菌出现了耐药性,其中一些细菌甚至对多种抗生素都具有耐药性,成为“超级细菌”。人们如何抵抗愈发猖獗的耐药菌呢?

自德国学者Stolp和 Petzold(1962年)首次在德国的土壤中发现了这种以寄生和裂解细菌为生的噬菌蛭弧菌(以下简称蛭弧菌)以来,国内外学者相继对其噬菌机理展开了研究。迄今已经证实,它以其他种类的细菌为食。“捕食”的对象正是多种致病菌,如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弧菌等。蛭弧菌的形态结构。

蛭弧菌具有细菌的一切形态特征:单细胞,弧形或逗点状,有时呈螺旋状。大小不足1微米,仅为杆菌长度的13~14.端生鞭毛,有的在另一端生有一束纤毛。水生蛭弧菌的鞭毛还具鞘膜,比其他细菌的鞭毛粗3~4倍,这是它显著的一个特点。

经科学研究得知利用蛭弧菌去抗击病原菌的感染是一种“以菌治菌”、绿色环保的好方法。现已将其制成生物治剂,广泛应用于净化水体和清除工、农、医等方面的有害细菌,例如,有人用蛭弧菌有效地防治了由弗氏志贺氏菌引起的兔子角质结膜炎和肠道疾病。下面是一个实例:江苏连云港梭子蟹育苗场暴发大规模荧光病,经诊断确定该病为哈维氏弧菌感染所致。经使用蛭弧菌治理,每立方米0.6克,每天1次,连用5天后,病蟹明显好转,并逐渐痊愈。

资料分析题
在最近举行的欧洲肠胃病学会上,研究人员报告称,首次在人体粪便中检测到多达9种微塑料。微塑料就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和纺织纤维,主要来源为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的小塑料颗粒以及大块塑料垃圾降解产生的碎屑。

微塑料能够被分解成细小的颗粒和碎片,混入土壤、水源以及动、植物体内。根据参与这项研究的8位不同国家的被试者提供的日志,他们都吃了塑料包装的食物,饮用了瓶装水,其中六位还吃过海产品:褐藻(如海带)、磷虾、鲱鱼、金枪鱼等。由于塑料难以降解,会以微塑料的形式长久存在于食物链中,最终通过饮水和食物进入到人类的身体里,这就是我们体内微塑料的主要来源。

如果这些微粒一直留在体内,尤其是从内脏转移到其他器官和血液循环系统,就会造成真正的伤害。科学家已经观察到身体伤害的迹象,比如由微塑料颗粒撞击和摩擦器官壁引发的炎症。研究人员还发现,微塑料能过滤出有毒化学物质,这些物质来自塑料生产过程中添加的聚合物和环境污染物(如吸附在塑料表面的农药),它们都能伤害肝脏等器官。

塑料制品在我们生活中广泛应用,例如牙膏包装外皮和牙膏成分中均含有塑料成分。新兴的外卖产业使用的餐具也多是塑料制品。因此,解决微塑料问题还应从我们人类自身开始。

综合题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