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安徽省江淮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二次联考试卷

日期: 2025-04-14 月考试卷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周礼》提出要用六种传统习俗教民安居,其中在墓葬方面要求“坟墓按族分布”,其体现了周朝(    )
A、 生活极具迷信色彩
B、 王权实现高度集中
C、 分封制度全面推行
D、 重视维护血缘关系
唐朝时期,为加强对地方监察,曾设立十道按察区(后增至十五道),由于部分按察使由驻在州刺史担任,故而监察事务与地方事务融为一体,“道”逐渐成为地方一级行政区划。材料表明(    )
A、 加强对地方监察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监察官不能由地方行政官员兼任
C、 监察制度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D、 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历史趋势
据史料记载,公元8-10世纪时,每年进入广州的外国人超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专门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还出现了一些将舶来的商品进行加工的新型行业。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并得到发展
B、 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C、 中国的海外贸易地域更加辽阔
D、 广州外贸发达已成为国际化都市
有人研究指出,吴承恩(江苏淮安人)的小说《西游记》中有多场宴会,而饭菜几乎都是如米饭、蘑菇、香蕈、木耳、豆腐、面筋、芋头、萝卜等名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准确描述了玄奘取经途中遇见的食物
B、 中国的饮食文化已经影响到周边国家
C、 反映了作者生活时代的南方饮食文化
D、 说明小说因其艺术性不具备史料价值
1939年6月,重庆只有机器工厂69家,1940年6月就增加到112家,年底更是达到185家,当时资本总额已达794.8万元……至1942年底,工厂数已增为436家,资本总额已增为17388.3万元。”这一变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成效较为显著
B、 内迁工厂自身的扩展与示范作用突出
C、 民族资本主义具有较强的生命力
D、 民族战争为官僚资本提供了敛财契机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的官僚士绅普遍沉浸在“同光中兴”的虚假兴盛之中,称日本为“蕞尔三岛”。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朝士绅阶层逐渐抛却了以天朝上国自居的心态,力主“远效越吴,近师普法”。据此可得出(    )
A、 社会心态变化取决于清朝士绅阶层心态变化
B、 甲午中日战争促使中华民族的意识彻底觉醒
C、 甲午中日战争使部分中国人对国情有了新认识
D、 甲午中日战争推动清政府实行彻底的变法改革
下面是民国初年一学者笔下描述的“中国”与“西方”的一些特征的对比。这些特征(    )

A、 是对当时中西方国情的正确认识
B、 推动中国由君主专制走向民主共和
C、 决定了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丰富性
D、 是推动新文化运动兴起的重要诱因
如图反映的是1838—1856年间,英国纺织业当中女工和男工的比例情况。其说明了(    )

A、 纺织业对女性工人的需求量更大
B、 机器生产对工人的体力和技能要求低
C、 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性普遍增强
D、 工业化使广大男性社会地位大大降低

材料分析题。

论述题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