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库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8 高考模拟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董仲舒崇拜君权,神化君权,主张“一统乎天子”,把不属于六经、不合于孔子的学说,一概罢黜不用,专用儒术。这种思想(    )
A、 传承了孔孟儒学的思想主张
B、 促成了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开始出现
C、 使儒学形成严密的哲学体系
D、 造成以孔子是非为是非的固化思维
“明清时期,商人的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充分肯定自己的职业价值,自尊自信,甚至言行间透出一股傲气,但士仍是他们倾心羡慕并忘我追寻的目标。”由此可知(    )
A、 明清商人价值观具有多重性
B、 明清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C、 政府不再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 明清社会成功实现了转型
1912年,章太炎先生在北京上海各报刊公开登载了征婚广告,在当时轰动了全国,就这样找来了革命新女性汤国梨。章太炎先生的征婚方式反映出当时(    )
A、 征婚成为了主要求偶方式
B、 传统婚姻习俗遭到民众摒弃
C、 婚姻习俗出现近代化趋向
D、 婚姻自由成为普遍社会风尚
观察吕蒙创作的抗战时事漫画《万里赛跑》(见下图),对其涵义解读正确的是(    )

A、 抗战期间中日的实力差距明显
B、 表达对持久战战略方针的认同
C、 号召民众大力坚持全民族抗战
D、 宣告抗日战争进入了反攻阶段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提出:“经济的全球化必将增进不同文化特性中的共同性,因此21世纪不会是东方文明的复兴,而将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重新整合的世纪。”这一看法(    )
A、 强调全球化下文化的趋同发展
B、 认为经济全球化推动东西文明交融
C、 正确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D、 呼吁重构当代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材料分析题

习近平主席说:“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对于人们在相貌、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出了很强的宽容心态,甚至所谓的“华夷之辨”也仅仅是文化观念的差异,而不是本质性的区别。在与来自“中华文化圈”之外其他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中华文明先后容纳了外部传入的佛教、伊斯兰教、萨满教、基督教等宗教及教派,吸收了外来宗教的许多文化元素,包括哲学思想、话语体系、制度形式和文学艺术。

——摘编自马戎《中华文明独一无二的特质》

材料二:清代,来华的耶稣会士先后把中国的四书五经等古代经典翻译成西欧文学。中国的优秀文化在启蒙运动澎湃展开的时代,催促了近代欧洲文明的诞生。18世紀,大批中国瓷器运往欧洲,成为普通家庭的日用品。清政府还曾聘请耶稣会士白晋、张诚等入宫讲授西学,并用西法实行全国性的测量。在建造圆明园时,在建筑、绘画、雕刻等方面,也有不少模拟西方风格的地方。

——摘编自郑宝琦《中国古代通史》

材料三:1735年在巴黎刊印的《中华帝国志》被誉为“中国百科全书",法国百科全书派启蒙学者与德国、英国的知识界均以此书作为了解中国的重要材料。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成为启蒙思想家们追求的社会楷模。霍尔巴赫主张以德治国,并公然宣称“欧洲政府必须以中国为模范”。

——摘编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

二战以来,英国的外交政策复杂多变,折射出国际形势的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8年,丘吉尔在英国保守党年会上全面阐述了“三环外交”政策,他提出“第一环当然是英联邦和英帝国;第二环是包括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等的英语世界:最后一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无论是单个还是集体,我从来不认为英国或者英联邦应该成为联合的欧洲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从不支持这种想法。”

——摘编自《丘吉尔演说集》

材料二:随着欧共体一体化程度的加深,英国的均势政策也失去存在的依据。法国打算把欧共体变成一个经济政治共同体的想法更让英国寝食难安。1970年,主张英国外交应面向西欧的保守党希思政府成立,将加入欧共体的进程大大推进。1973年1月1日,英国和丹麦、爱尔兰一起正式加入欧共体。

——摘编自刘亚轩《冷战时期英国的三环外交》

材料三:英国脱欧对于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质疑并为其他欧盟成员国树立起一种离欧的借鉴方式,这将严重削弱欧盟的国际实力和影响力。此外,英国一直作为平衡法德两国主导欧洲大陆的重要存在,在英国脱欧完成之后,此种平衡作用将会大大减弱。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英国脱欧使得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少了一个潜在的反对者,这也许会促进支持欧洲统一的国家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促进成员国经济的增长,就业的増加等。

——摘编自葛勇平、苏铭煜《英欧关系及英国脱欧的影响与反思》

詹天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铁路巨擘与科技前驱,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知识分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铁路修建权多半被帝国主义国家所掠夺,这些铁路不但被这些国家经营,路权也掌握在他们手里。但京张铁路则与之相反,在当时这场中外铁路利权的争夺战中,中国最终取得了自修京张铁路的胜利,“不但建筑之资本为国有,建筑的计划亦是我国工程师所计划”。京张铁路沿途地形、地貌条件复杂,尤其是八达岭居庸关附近,需要开山凿洞,工程艰巨,但詹天佑先生创造了人字形路线解决了关沟段通车难题。通过修建京张铁路培养了大批的铁路人才、传播了铁路技术,为中国铁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摘编自姚兴哲《晚清京张铁路自主修建政策的由来》

材料二:随着保路运动的迅速发展,詹天佑毅然公开出面抗争。1911年6月7日,詹天佑担任总理的广东商办粵汉铁路公司致电湘、鄂、川三省,表示“唇齿相关,希予支持”,并公开致电四川商办川汉铁路公司,要求两公司协同抗争保路……以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的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后,詹天佑在主持粵汉铁路建造的岗位上,不断以铁路建设的新成就,表达他对民主政权的支持。詹天佑也以自己的极大的热情、丰富的学识与在铁路工程界的威望,支持孙中山的雄伟的铁路建设计划。詹天佑还积极帮助孙中山制作详尽的规划与措施,认真提出多种有价值的意见。

——摘编自经盛鸿、孙燕《詹天佑与辛亥革命》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5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