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库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3-28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张老师在给八年级学生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制作了下图。下图不能说明( )

A、 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性质
B、 中外势力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
C、 西方列强利用清政府侵略中国
D、 鸦片战争激起太平天国运动
“一匹快马向热河方向飞驰,恭亲王向咸丰皇帝报告了‘花园’被烧的消息。”该情景发生于( )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各国因享有最惠国待遇,也拥有了这项权利。这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材料所述影响是因哪一内容造成的( )
A、 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权利
B、 台湾、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
C、 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的权利
D、 2亿两白银的赔款
有人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对这一观点的解读错误的是( )
A、 谋求对现有制度的变革
B、 依托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C、 因触动了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被镇压而失败
D、 康有为没有反清,只是进行改良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 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 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力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风俗的变迁与社会政治革新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下列不能反映民国初年社会风尚变化的是( )
A、 鞠躬礼兴,跪拜礼灭
B、 剪发兴,辫子灭
C、 “先生”兴,“大人”灭
D、 小脚一双三寸莲,作揖跪拜大人前
1920年,全国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当时全国刊物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这一现象( )
A、 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B、 开辟了“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C、 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迅速爆发
D、 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下表是中国共产党人数变化的相关数据。造成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时间

人数

1928年6月

4万多

1934年

30多万

A、 国民大革命的推动
B、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C、 红军长征胜利
D、 农村革命根据地扩大
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下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 井冈山会师
B、 长征开始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对下图所示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日本“囚笼”政策破产
B、 正面战场地位遭到削弱
C、 全民抗战取得重大成果
D、 敌后战场抗日力量壮大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
A、 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 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 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 1946~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下列图片是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其中图片与意义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图一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 图二是中国军队对日本发动的一次大规模进攻
C、 图三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D、 图四是局部抗战的开始
学习历史需要将历史概念用层次化的方法组织起来,与“解放战争一一三大战役一一平津战役”的层次结构一致的是( )
A、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同盟会——《国闻报》
B、 中国近代化一一洋务运动一一大生纱厂
C、 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一一九一八事变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一国民革命运动一一北伐战争

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6分,第33题8分,共40分)

教育对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我国教育在探索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总算起来,洋务派所创办的新式文化事业大约有30个左右。……正是这批事业,向中国人传播了声、光、化、电和西方的史地国情,打开了传统文化之外的另一个天地。这是一种真正的智力开发,它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并哺育出戊戌维新的成批志士。……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务运动汲取的西方知识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冲击,比十次旧式农民战争更大。在这个过程中虽没有激昂的呐喊呼叫,但新的观念却借助于具体的事务和实例改变着人们世代沿袭的成见和信念。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京师大学堂创办于晚清维新变法运动中,急剧的社会动荡,外来列强的种种欺凌,战败割地赔款,增开商埠,中国陷入民族危难中,显然它是晚清救亡图存的产物。在酝酿筹办期间,广采他国,特别是日本的教育制度,勾勒出近代中国的国家教育蓝图,并以政权力量推行各项教育措施。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开启了中国近代大学之门,其开风气之先,树立了全国学堂之表率。

——陈滔娜、沈洁《京师大学堂开启中国近代大学之路探寻》

材料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上海新式教育推广状况

年代

小学堂

中等以上学堂

女学堂

教会学校

1900年以前

3

7

1

7

1900-1905年

34

13

3

3

1906-1911年

120

16

14

3

材料四:国民政府颁发了一系列教育法令:

1917年5月,宪法审议会否决了将孔教定为国教的提案……学校的教学开始加强科学教育,重视实验作业,增加了实用和职业的教学内容。

1917年10月,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三届会议,向教育部提出推广女子教育的议案,要求增设女子高等小学、女子中学等。

教育部于1920年明令公布,小学一二年级国文改为语体文,并规定至1922年止,凡旧时所编的文言教科书一律废止,改为语体文。中学各科教科书,随之逐渐用语体文改编,高等学校的讲义,也采用了语体文。

——摘编自《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