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语文试卷库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日期: 2025-03-30 单元试卷 来源:出卷网

积累与运用

下列划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水(zhàn)     锱之力(zhū)         名(huì)         呱坠地(ɡū)
B、量(diān)      契夫(hē)            丁(yǒu)         咬文字(jiáo)
C、 伤(bā)       吹毛求(cī)          裂(zhàn)        海市楼(shèn)
D、歪(nì)       滑可笑(jī)            唐(tuí)         蓬蒿棘(jīn)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阔绰    侍侯    两肋插刀    无原无故
B、 隐匿    吆喝    异想天开    无精打采
C、 戏谑    驾驭    千钧之力    涝涝叨叨
D、 置息    莲蓬    战战兢兢    拳打脚踢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绘画创作中,一幅画可以________,但是最好的笔触应该是从明暗关系、形状和色彩开始。

②税收优惠政策纠错不能________,而是要留出缓冲空间,让企业形成新的预期,经济形成新的平衡。

③蜀绣针法讲究________,具有气韵连贯的艺术效果,这得益于疏朗的构图、清秀细密的纹样和优雅尊贵的审美韵味等方面。

A、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一挥而就
B、 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C、 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              一气呵成
D、 一气呵成             一蹴而就              一挥而就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没错儿,将军家的”!人群里有人说。
B、 三条汉子一个一个小过去。首领哑声说道:“可还歇?”余下的汉子们漫声应道:“不消。”
C、 “你也是我的小祖宗儿。”望日莲说:“来,我背着你。”
D、 可怜儿来到杜家,一年到头天蒙蒙亮就起,烧火、做饭、提水、喂猪、纺纱、织布、挖野菜……等,夜晚在月光下,还要织席编篓子。
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 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B、 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C、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
D、 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孔乙己》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小说中的主人公孔乙己是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的代表。
B、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讽刺小说,运用了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刻画了奥楚蔑洛夫善变的丑态。
C、 《溜索》这篇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但从头到尾没有出现“我”字,好像每位读者都是这个“我”,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D、 《蒲柳人家》的作者是刘绍棠,这篇散文有三个主要人物: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生有涯,一念无限

周海亮

    傍晚,小王来到一个报摊,看到当天的本地晚报,就习惯地把报纸抓在手里,卷成筒,然后从口袋往外掏钱。不过,掏来掏去,却只掏出了五毛钱,而一份晚报,要六毛钱。

    卖报纸的是个老太太,年纪和小王母亲差不多,而且,模样也差不多,佝偻着背,满脸皱纹,眼睛浑浊而没有光泽。

    小王用商量的语气说:“大妈,五毛钱行不行?”

     “不行。五毛钱卖给你的话,我会赔五分钱的!”老人声音很轻,但说得很干脆。

    小王想了想,说:“那好吧,我拿五毛钱,只买这份晚报的B叠第二版。”说着,他把手中的报纸展开,抽出其中的一张,卷成筒,把剩下的报纸还给老人,讨好似的说:“大妈,这版反正也没几个人喜欢看,剩下这沓,您还可以再卖五毛钱!”

“那不行,没有这样的规矩。”

    “真的不行?”

    “真的不行。”

    小王似乎受到重重的一击,有点绝望了。上午,他去了三个用工单位,可无一例外遭到了拒绝。几天来,他一直被拒绝。仿佛全世界都在拒绝他,包括面前这位极像自己母亲的老人。仿佛什么都可以拒绝他,爱情、工作、温饱、尊严,甚至一份晚报的B叠。

    小王还是抱着一线希望,说道:“大妈,我几乎天天都来买您的报纸,明天我肯定还会再来。”

    “可是我不能赔五分钱。”老人说着向他摊开手,丝毫没有商量的余地。

    小王很想告诉老人,这五毛钱,是他的最后财产,可是他忍住了。他把手里的报纸筒展开,飞快地扫了一眼,似乎要记住点什么,然后慢慢放回报摊,转身要走。

   老人突然问:“你是想看招聘广告吧?”

   小王忙停下脚步,答道:“是的。”

   但老人只是冲他笑笑,说:“知道了,你走吧。”

    小王伤心地回去了……

    晚报B叠第二版,满满的全是招聘广告,汇集了他的全部希望呀。可希望没有了,因为没有新的晚报,明天,他再也没有新的应聘单位。怎么办?小王突然想起有家公司最近在招聘职员,可他一直不敢去试……

    第二天,小王咬咬牙,硬着头皮去那家公司应试。结果出乎意料,他居然被录取了!

    当天小王就搬到了公司宿舍。他迅速告别了旧的住所、旧的容颜和旧的心情。所有的一切都是新的。接下来半个月,小王整天快乐地忙碌着……

    一个周末,小王难得空闲下来,一个人在街上慢慢散步,不知不觉,竟拐进了原来住的那条小街。他看到了那个报摊,还有老人。老人也看到了他,还向他招手,小王走过去,老人问:“今天要买晚报吗?”

    小王站在老人面前,坚定地摇摇头说:“不买!而且,从今往后,我再也不会买您的晚报了!”说完这些话,他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报复的快感。

    老人似乎并没有听懂小王的话,只是从报摊下取出厚厚一沓纸,她把那沓纸卷成筒,递给小王,说:“你不是想看招聘广告吗?这个给你。”

    小王怔了怔。他发现,那是一沓正面写满了字的十六开稿纸。老人所说的招聘广告是用铅笔写在反面上的,每一张纸上都写得密密麻麻。

    小王问:“这都是您写的?”

    老人笑着说:“是的。知道你在找工作,就帮你抄下来。本来只想给你抄那一天的,可是这半个月,你一直没来,就抄了半个月。只怕有些已经过时了吧?”

    小王看着老人,张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五毛钱真的不能卖给你,”老人解释说,“那样我真的会赔五分钱。”

    小王鼻子一酸,低下了头。他慢慢翻着那厚厚的一沓纸。那些字很笨拙,却认真而工整,像幼儿园里孩子们的作品。

    老人咧着嘴,不好意思地说:“能看懂吗?我只念到二年级,好些字都不认识,只能照着样子画……”

    小王盯着老人浑浊却似乎闪烁着光泽的眼睛,眼泪止不住地滚落下来……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圣人

赵长春

    ①袁店河有个说法:人读书多了,读得出不来了,就叫“圣人”。这个说法有点讽刺和嘲弄。

    ②老圣人也被称作“圣人”。当年,他被唤作“圣人”,原因不得而知。现在老了,就加了个定语,“老圣人”。

    ③老圣人做的事情有些不同于他人。就拿春分这一天来说,他要把村里的小孩子们召集起来,在村中老槐树下的大碾盘上,立蛋。

    ④立蛋,就是春分这一天,将鸡蛋立起来。老圣人先示范,轻手撮一鸡蛋,竖在平展的碾盘上,屏息,慢慢松开,鸡蛋就立起来了!然后,他给孩子们分鸡蛋,一人两枚,围绕碾盘,看谁先立起来,发奖。

    ⑤这个时候,是村子里春节过后的又一次小热闹。不过,大人们不多,年轻人更少,这时候,老圣人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笑

    ⑥人们说:“这有啥意思?自己买鸡蛋,再买些铅笔、写字本、文具盒……”老圣人说:“这很有意思。就拿春分立蛋来说,是老祖宗们四千多年前就玩的游戏,一辈辈、一代代,传到现在了,会玩的人少了,人家外国反而玩疯……”老圣人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孩子们立鸡蛋,心静一下,比玩游戏好。”

    ⑦说话间,已经有好几个孩子将鸡蛋立起来了。孩子们很开心地围拢着老圣人,听他讲春分,讲节气,讲碾盘的故事。

    ⑧碾盘也有故事。碾盘很老了,村里人用了好多年,如同村口的老井。现在,条件好了,人们不用碾盘了,包括石磙,还有老井。老井早就被填埋了。一些石磨、石磙,还有马槽,莫名其妙地消失了。后来,人们才知道,被人偷跑了,卖到城里了……老圣人就操心老槐树下的大碾盘。有个夜晚,老圣人突然喊了起来,就在老槐树下。原来,那些人又来偷了!

    ⑨老圣人说,每个人都有故事,每个村子都有历史,每一家都是传奇。这老碾盘,每家的祖辈都吃过它碾出的面、小米、苞谷……他说的故事,有个后来上了大学的孩子写了出来,写进了他的书里。老圣人保护老碾盘,差点儿拼了老命。

    ⑩春节,村上的人多了起来,都从外面回来过年,掂了年货去看老圣人。他说:“别看我,看看咱们的老槐树、老碾盘。”老槐树、老碾盘,就成了村子一景。

    ⑪还有,与别的村子相比,村上喝酒、赌博的人少,打骂老人的事基本没有。这也与老圣人有关。他喜欢管闲事,不怕人家烦。他说:“人都光想着赚钱了,不行,还得讲老理,这就是仁、义、礼、智、信。这些老理,是几千年的好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脸面。”

    ⑫想一想,对。就是当年孔圣人周游列国时说的,提倡的。

    ⑬老圣人有一方墨,古墨,好多年了,油亮,沁香。他有个治疗小孩子感冒、头痛的验方,就是点燃油松枝,烘烤古墨,然后按摩孩子的额头。古墨微软,香香的透出凉意,有股幽幽的药味。几声喷嚏,打个冷战,小孩子就好了!他还治疗痄腮,研墨,毛笔蘸汁涂抹腮边,一圈一圈。如此两三天,就好了!

    ⑭老圣人说:“古人凭心,诚信为本。墨也讲究,内有冰片、麝香、牛黄等,为的是读书人安心、静心。学须静也,静须学也。可惜,好多人做不到了。”

    ⑮老圣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很好。他习惯饭前喝水,小半碗白开水。有记者采访,问这是不是他的长生之道。他说:“哪里呀,儿时家贫,每当吃饭,父母先让孩子们喝水,喝完检查,如果碗里控出来水,就少给饭……”说着,老眼泛出泪花,又笑道:“现在多好,吃啥喝啥,都有!”

    ⑯老圣人大名叫王恒骧,袁店河畔人。

    ⑰叫他“老圣人”,我觉得有些委屈了他,在袁店河的语境里。

    ⑱不过,“圣人”的真正意思是很有讲究的。在袁店河,也只有他能配上这个称呼。

    ⑲现在,读书的人少了,越来越少,谁还能再被称为“圣人”呢?

(原载《百花园》)

写作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