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初中生物试卷库

北京市西城区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日期: 2025-04-02 期末考试 来源:出卷网

单选题

蚯蚓是常见的环节动物,下列关于蚯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活在潮湿、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B、 体表湿润,有助于进行呼吸
C、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
D、 运动仅靠刚毛完成
金线蛙是北京地区常见的两栖纲动物,但近些年来在凉水河和通惠河等地几乎绝迹,下列关于金线蛙的叙述错误是(   )
A、 发育过程包括受精卵、蝌蚪、幼蛙和成蛙,属于变态发育
B、 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因此属于两栖动物
C、 金线蛙成体主要依靠肺呼吸,皮肤可辅助呼吸
D、 河水污染将会威胁金线蛙的生殖和发育,使其数量减少
下列各项特征不能体现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是(   )
A、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
B、 用鳃呼吸
C、 用鳍协调游泳
D、 鳞片表面有黏液
下列四种动物中,体温恒定的是(   )
A、 海马
B、 斑马
C、 鳄鱼
D、 涡虫
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重要作用
B、 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 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
D、 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动物一般都能自由运动且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
B、 动物的运动只依赖运动系统完成
C、 陆生动物的运动速度快于水生动物
D、 水生动物运动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下列对动物行为的研究中,主要采用实验法的是(   )
A、 用卫星定位项圈研究藏羚羊的分布范围
B、 用望远镜观察鸟类繁殖期的活动
C、 用摄像机拍摄、研究东北虎生育幼虎的过程
D、 用声波干扰水中生活的海豚,研究其对声波的反应
蜜蜂营群体生活,一个蜂群通常由一只蜂王、几万只工蜂和几百只雄蜂组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它们具有一系列的社会行为
B、 蜂群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
C、 蜂群成员间存在信息交流
D、 蜂群中各成员间独立生活
下图为巴斯德鹅颈瓶实验示意图,对该实验的结论表述正确的是(   )

A、 细菌繁殖需要充足的氧气
B、 使肉汤腐败的细菌来自空气
C、 细菌由营养丰富的肉汤产生
D、 细菌由肉汤中原有的细菌产生
下列描述的环境中,最容易生长霉菌的是(   )
A、 潮湿的粮食堆
B、 煮沸且密封的牛肉汁
C、 干燥的皮鞋
D、 潮湿的沙土地
小乐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菌培养液,看到如下图所示的视野,他不可能观察到的是(   )

A、 酵母菌由一个细胞构成
B、 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
C、 酵母菌最外侧的细胞壁
D、 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
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700多个自然保护区。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是一个自然生态系统
B、 是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C、 是开展生物学研究的良好基地
D、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唯一措施

综合题

实验探究题

资料分析题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人们在对动物的观察过程中发现,不同动物的捕食行为各具特色。蛇的种类繁多,分布于世界各地,但绝大多数蛇只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食物种类也比较单一。蛇的捕食策略大体分为三类:无毒蛇多以“绞杀”模式制服猎物,即用细长的身体卷住猎物,体侧肌肉持续收缩,导致猎物昏厥或死亡后再将其吞噬。观察红纹滞卵蛇(无毒蛇)捕食时发现,无论是成年蛇还是初生幼蛇,都采用的是“绞杀”模式。毒蛇大多不“绞杀”猎物。紫砂蛇(轻毒蛇)一般会咬住猎物不放,被称为“噬咬”模式,长时间的“噬咬”以保证足够的毒液进入猎物伤口,导致猎物活动能力减弱或丧失后将其吞噬。大多数剧毒蛇则采用“击杀”模式对付猎物。如响尾蛇(剧毒蛇)捕食老鼠时,先静静地潜伏,等待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后突然发动袭击,在极短的时间里将致命的毒液注入猎物体内,继而将猎物放开任其逃跑(当然,猎物大多因为中毒而不能跑远就失去运动能力),再依靠敏锐的嗅觉循着气味找到濒死的猎物,将其吞噬。

豹属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善于捕猎,但策略有所不同。虎一般会咬断猎物颈椎,损毁对方脊髓。狮会使猎物窒息而死,但不同狮群的具体做法又有不同,有的靠紧咬住猎物的喉部导致其窒息,有的靠咬住口鼻部不放导致猎物窒息。幼年虎或狮会观察成年个体的捕猎过程,并在与同伴的“打闹”中锻炼“埋伏”、“扑咬”等技巧。成年个体也会将击伤的猎物交给幼体处理,锻炼它们控制和杀死猎物的能力。一些捕猎技巧代代相传,形成了一定的“捕猎文化”。

相关试卷推荐

友情链接

2016-2022 组卷题库
组卷题库试题答案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