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题库 > 初中语文试卷库

安徽省阜阳市2020年中考语文冲刺模拟试题

作者UID:7026178
日期: 2024-09-30
中考模拟
句子默写
名著阅读
综合性学习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十七岁的远行

陈晓卿

    ①多年前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十七岁。站台上,全家人给我送行。我面前是一个大旅行包,还有一个硕大的行囊,用背包带捆得很紧,里面是我的衣物和一床新被子。

    ②我妈站在一旁,又递过来一个书包,装得鼓鼓囊囊的。天气很热,我一面示意他们回去,一面把装满食物的书包递还给我妈,说:“北京什么吃的都有,用不着这些。”

    ③事实上,我妈的担心,从我填报高考志愿时就开始了。我想读北京的学校,这让她隐隐感到不安。“为什么不报考南方的学校呢?”她总是轻声嘟囔,“听说北京的粮食供应里,还有四分之一的杂粮呢。”母亲是中学教师,对学生说的是艰苦奋斗、建设“四化”的大道理,但回到自己家里,她还是希望儿子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④每次看到孩子们吃粑粑时,流露出对食物的渴望,我妈都会特别得意,并为她是一个“南方人”而深深自豪。南方富庶,北方贫瘠,这是我妈的逻辑。

    ⑤当然,这并没有影响一个十七岁的高中毕业生的选择。这一年的九月,我到了北京,在崭新的环境里开始了大学生活。

    ⑥然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我便开始感到哪里不对,刨除想家的因素,最主要的就是食欲不振。按说,北京广播学院的食堂在北京高校里算做得不错的,我和同学也偶尔凑份子“进城”去吃北京的馆子,但这些都没有办法平复我对家中食物的思念。

    ⑦一个人只有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才会理解,所谓的故乡不仅仅意味着熟悉的人群和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味觉习惯显然也是故乡重要的组成部分。

    ⑧在北京读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我的肠胃一直在闹情绪,直到我寒假回到家,报复性地吃喝了一整天,世界才逐渐安静下来。

    ⑨等再次踏上去往北京的列车,我的包里已经塞满各种故乡的食物:烧鸡、酥糖、腊鹅,还有我妈特地装的糯米粑粑。

    ⑩大学同宿舍有一个维吾尔族同学,看到我挂在床头网兜里的粑粑,几次欲言又止。后来,他终于说:“这个东西,我听说是大油做的……”其实,外婆家的粑粑是纯素的,除了米,没有添加任何别的东西。不过为了维护我们的友谊,我决定改变每天消灭一块粑粑的节奏。

    ⑪与别的同学分享吧,一来舍不得,二来别人也很难理解其中的美妙。那天晚上,我买了点大白菜,和着方便面的调料,煮了一饭盆汤,把剩下的五块粑粑全部放进去,并且全部吃完,撑得我直翻白眼。

至今想来,十七岁那年的离家,是我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   与此同时,我开始主动尝试和接纳更加丰富的食物,要知道在读大学之前,我甚至不能吃辣椒。

    ⑬假如没有十七岁的远行,我现在是否也会像我妈一样,成为一个口味界线非常清晰的人呢?我真的说不准。

    ⑭后来,我成了一名纪录片导演,这一职业需要我不停地与人打交道,而食物恰好是人与人交流最便捷的媒介。为此,我不得不带着好奇心,品味各种匪夷所思的吃食,渐渐地,我变成了一个“世界胃”,可以出国十几天不吃一顿中餐,心安理得地享用几乎所有的当地食物。

    ⑮更难得的是,   它身上富集的信息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非常强烈的生活气息。即便是同一种食物,在地球不同的地方出现,它既会有同一性,又会有差异性;有时异曲同工,有时又大相径庭。

    ⑯所以,我总结说,吃百家饭,行千里路,等同于读万卷书。

    ⑰食物与其所在地区气质的某种勾连,以及食物自身流变的秘密一直深深地吸引着我。

    ⑱就拿粑粑来说,这种稻米制品,通过不同的加工手段,居然能演变出那么多美食:粉、圆、粽、糕、糍、丸、糟、糜、堆……游走在故乡和世界之间,寻找风味,寻找人和食物之间的关联,这一切,都始于我十七岁那年的远行。

(选自《读者》2019年第19期,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无论如何,惊人的变化正在发生。手机和个人计算机等便携式终端上搭载的人工智能,正在扮演着人工助理的角色。越来越多想要度假的人,通过人工智能的辅助来规划旅行,以得享廉价和舒适的行程。近几年投入市场的纯电动的新锐车型,也大多围绕着车载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素统展开设计,用更加接近于电子产品而非传统汽车的思路,提供更加人性化、更具科技感的驾驶体验……人工智能的触角,正在向许许多多的行业延展。

    人工智能中方兴未艾的机器学习研究方向,更是不时会结出令人意想不到的果实。举例来说,在围棋、扑克和电子游戏对战这样的智力竞赛领域,人工智能通过自主学习和“左右互搏”,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成长为顶尖高手甚至超越人类,还可以在对局中呈现出与人类选手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并且将其转变为取胜的筹码。于是,连顶尖人类选手也无法击败的人工智能,就成了他们的最佳陪练,使他们有可能从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熟悉的竞赛项目。

材料二:

    2019年4月19日,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檏在高通人工智能开放日做开场演讲,其背景屏幕上就写着:关键技术趋势5G+AI。他这样说:“5G作为一项通用技术,将重新定义万物,开启一个全新的时代——发明时代,这是一个加速创新、突破界限的时代。随着数十亿终端接入网络,如何高效实时和安全地运用海量数据,使之成为触手可及的人工智能,是重大的课题和成长机遇,崭新的行业和服务将层出不穷,精彩纷呈。”

(节选自甘本祓《5G真的来了》,有删改)

材料三:

    想要知道如何让人工智能“听我们的话”,首先就要知道人工智能是怎么工作的。

    大家可能都听过或者玩过无人机。当无人机在天空飞行时,我们的一个手势就可以使它改变姿势,完成不一样的动作。这就是人工智能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人机通过内置探头采集了我们的信息——手势,并识别了这个手势的含义,确认后再发出改变姿势或动作的指令。怎么做到的呢?原来,我们编制了程序,教会无人机内的电脑事先学习了很多需要认知的信息样本,然后再学会比较不同的样本,最后按照对所接收信息的判断做出正确的选择并完成相应的动作指令。

    所以,一般意义上的人工智能运用,不外乎有这几个关键步骤:

一 掌握学习的本领和必要的素材:采集需要被识别的样本并输入机器/电脑。

二 运用人类赋予的能力自我学习:教会或训练机器/电脑自主认识这些样本。

三 代替人类完成本应该由人类完成的任务:让机器/电脑运用已经学到的东西(智力)和掌握的甄别能力去认识事物。

    这就意味着21世纪的我们,需要具备这样的能力(或素养):教会机器/电脑按照人类的要求和逻辑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完成工作。

    不知你是否发现,我们总是在说“教会机器/电脑去认识/学习……”那该怎么做呢?给人工智能编制程序!

(节选自《让人工智能“听话”》,有删改)

对比阅读
作文
试卷列表
教育网站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