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文学作品阅读
防疫抗疫 “码”上见效
【材料一:明确概念】
“健康码”是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由市民或者返工返岗人员通过自行网上申报,经后台审核后,即可生成属于个人的二维码。该二维码作为个人在当地出入通行的一个电子凭证,实现一次申报,全市通用。健康码的推出,旨在让复工复产更加精准、科学、有序。
(摘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链接新闻】
2月12日晚,央视新闻频道《新闻1+1》,白岩松连线杭州市委副书记、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仲灿,就复工和健康码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对话:
白岩松:最近,杭州推出了很有地方特色的健康码制度,我把它称之为“电子路条”,分红码、黄码、绿码,这个健康码是如何开发管理和运用的?
张仲灿:我们推出了“杭州健康码”管理措施,通俗地讲就是“电子路条”。为什么要推出这样的举措?主要考虑到,疫情防控,关键是人的防控。如何让返岗返工人员既做到严格防控、又顺利上班,市内人员方便出行,同时能确保广大市民身体健康安全,这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杭州是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城市,正着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还有着众多的如阿里巴巴、每日互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等高新技术企业,有这方面的优势。我们必须运用数字赋能,实现既严格防控又有序复工、方便出行,助力城市正常运行。
“杭州健康码”实施“三色码制度”,通过个人信息的诚信填报和大数据比对,产生三个颜色码。绿码直接进入杭州,红码集中隔离14天,黄码隔离7天。在操作上,我们推出网上的APP,由个人自行填写相关信息,在后台利用大数据比对,最后生成相应的三色码。主要依据三个维度赋分:一是空间维度。即根据全国疫情风险程度,杭州市的大数据公司按照有关数据已经可以精确到乡镇(街道);二是时间维度。即某个人去过疫情地区的次数及停留的时间长短;三是人际关系维度。即与密接人员的接触状态,然后量化赋分。
白岩松: 按照去年的数据,一般春节过后,杭州将有500万人左右返回,按照健康码的制度,最好就是回程之前注册好,按照相应颜色码做好准备,避免到了杭州再隔离。
张仲灿:这个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出发点。杭州全市去年底有管理人口1600余万,2月8日全市实时人口近1100万,意味着还有500万左右的人口要返杭入杭。往常春节上班后的10-15天大多都将返回,平均每天约25万到30万人。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来说,这个人流量是很大的,对第二周期的疫情防控是个重大考验。所以我们开始考虑健康码赋能,绿码、红码、黄码人员总数是多少?每日流量是多少?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实现有序管控。红黄码人员可以自己在家隔离14天或7天并每日健康打卡,及时转为绿码,就可以考虑返杭。这既为外来务工人员带来极大的方便,又为城市运行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白岩松:
张仲灿:对的,杭州的大数据公司前期工作做得很扎实,这两天的访问量都有1000万,通过大数据公司后台比对,发现有个别人员信息虚假、不诚信填写。2月11日晚上,全市核实查处通报16人虚假、不诚实填写,该举措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避免了随意填写。同时,我们连夜发出通告,对不诚信填写的人员,经核实后将一律转为红码,情节严重者将纳入个人征信系统。当然,我们“健康码”管理系统运行和审核质量、效能也要不断完善提升。
(摘自“浙江新闻网”,有删改)
【材料三:点赞速度】
自2月9日杭州余杭区率先在支付宝上推出“健康码”,2月11日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杭州在全国率先推出健康码防控措施,实行“绿码行、黄码管、红码禁”。继杭州推出“健康码”后,2月17日,浙江已成为全国首个健康码全覆盖的省份,通过数字赋能加强疫情防控。
7天!杭州“健康码”的中国速度是怎么“跑”出来的?
“健康码”的背后是吊着一口仙气、工作到凌晨四点的杭州互联网人。
这个小小的码,背后是一个需要复杂协同的浩大工程:涉及的岗位有技术、产品、BD、法务、隐私办、客服……并肩作战的团队还有全国各地政府主管部门和钉钉、阿里云等。
“抗疫情最需要有一个本地动态实时地图,健康、疑似、确诊,市民自己申报健康信息并实施更新,得靠数字化办法。”作为项目经理,支付宝高级项目管理专家易治说,动态的健康码依据政府制定的标准,用户在健康打卡申报信息后,领取到一张随用户每天状况提交、所处区域变化、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动态码。如:按照杭州的规则,黄码用户在连续7天居家隔离并健康打卡,没有任何不适症状后,就会转变为绿码。
“这样的动态管理大大降低了政府的战疫成本。”易治说。
全国各地接踵而来的需求,“逼得”开发时间从常规的4周压缩到4天,到一天,再到以小时计。余杭版健康码上线用时4天;杭州市健康码上线1天;浙江、四川省健康码上线3天;两省上线时间间隔16.5小时……
(摘自“杭州网”,有删改)